八马茶业顺利上市,全靠富豪“亲家天团”?
发布时间:2025-10-30 08:57 浏览量:6
八马茶业在港交所首日暴涨73%,加冕“高端中国茶第一股”,发行价50港元、开盘86.5港元,市值逼近73亿港元,却被质疑靠“亲家天团”和礼盒溢价撑场
这枚桂冠来得不易,但背后并不只是产品,更是亲家与资本的缠绕与加持
为争这块“第一股”的牌匾,八马几乎把A股跑了个遍:2013年冲击深交所失利;
2015年去了新三板,2018年摘牌;
2021年再战创业板,2022年撤回,转主板又撤;
直到2025年转向港股并通过聆讯,上市前夕还获得七匹狼实控人周永伟家族旗下公司“突击入股”,招股更是被认购超过1900倍
像一场持久的耐力赛,终于在10月28日冲线
说到八马,很多人第一反应是那张名声在外的家族关系网
创始人王文彬的儿女婚姻,把安踏、七匹狼、江苏高力等百亿企业拉进了亲密朋友圈:儿子王焜恒与安踏董事局主席丁世忠的千金成亲;
大女儿王佳琳嫁给七匹狼创始人之子周士渊;
小女儿王佳佳与高力集团创始人之子高力联姻
“亲家天团”不是饭后谈资,是实打实的资源同盟
资本的手,往往搭在最合适的肩膀上
渠道上,八马走的是“直营+加盟”的双轮路线
一二线城市,你能看到它在商场里摆着干净的茶台,服务员轻声跟你聊山头和火候;
县城边上,则是加盟店在做铺设,进货节日礼盒忙成一团
全国门店超过3700家,加盟占比超过93%,加盟贡献的收入近半,八马也由此坐上中国茶企门店数量的第一把交椅
从某种意义说,直营是门面,加盟是血肉
产品上,八马也算反应快
铁观音的红火退潮后,它在2012年前后干脆转做全品类,六大茶类齐上阵
在主要产区建立采购网络、与优质茶园合作,供应链这条腿扎得比较稳,这招确实帮它熬过了单品类的寒冬
这几年你在门店里看到的,不只是乌龙,还有白茶、普洱、红茶,礼盒摆满墙,气势很足
但上市并非通往坦途的通行证,招股书里的数字把兴奋很快冷却
数据把兴奋冷却:2024年营收增速骤降至1.0%,几乎停滞;
到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4.2%,期内利润更是下滑17.8%
公司把原因指向“自营门店减少”,可核心业务增长乏力的现实不容易被一句话覆盖
更让人皱眉的是加盟体系
加盟增长曲线变扁:2023年加盟商数量增速16.36%,到2024年只剩4.16%;
流失在加速,2022年流失77家,2024年变成133家,2025年上半年再走了72家
加盟商的“用脚投票”,最能揭穿终端的真实温度
我在福州见过一个加盟店主,节后把没卖完的礼盒拆散成散茶,嘴里嘀咕着“今年礼面子都缩了”,那种无奈你一听就懂
礼盒经济学开始失灵:线下直营店会员年均消费从2860.4元降到2469.6元,单客价值持续走低,高端定位与当下的理性消费出现错位
礼品市场收紧,公事公办的茶礼不再那么吃香,消费者更愿意为“好喝、常喝”买单,而不是为“面子”买单
行业的风也在变
行业专家提醒,茶的“千山千味、百人百价”,决定了标准化是一块硬骨头,毛茶收购与定价难统一,审计也难做
投资人也直言,茶空间的社交属性不如咖啡馆高频,运营成本不低,重营销轻研发,很难跑出长坡厚雪
数据摆在那:不少茶企销售费用居高,研发投入偏低,库存高企是常态
2025年3月,央企中国茶叶走了五年A股IPO之路最终审核终止,之前排队的安溪铁观音、华祥苑、澜沧古茶、七彩云南等也无功而返,港交所成了茶企新的选择
澜沧古茶就是典型对照,上市后股价较发行价跌超70%,2024年出现亏损,“上市即巅峰”的警钟就在耳边
资本是把双刃剑,融资给了扩张的燃料,也放大了经营的节律
港股上市确实打开了新的通道,但资本市场不相信故事,只看现金流和报表
目前来看,八马的募资计划有安排:约35%用于扩建基地、推进数字化等
截至10月30日还没有更多实质性的经营或资本层面的重大动态,市场盯着这笔钱如何落地,也盯着股价的走向
从消费者的角度说,我更在乎两件事
要守住高端的氛围,也要做出“好喝、好买、好复购”的日常茶,别让礼盒成为仓库的摆设
加盟扩张需要更细的质量与库存管理,标准化和培训要到位,别让每家店的味道都像碰运气
年轻人要的是更轻的包装、更清晰的风味、更透明的价格,故事可以讲,但杯子里的水更重要
真问题不在敲钟,而在开门迎客
当外部环境变了,曾经的优势可能变成转型的掣肘
亲家关系能带来资源,不能代替产品力与体系力;
礼盒能带来毛利,不能代替稳定的复购与口碑
上市不是新房的钥匙,是一份施工图,接下来是泥水、是细节、是耐心
八马能不能把“亲家的资本势能”化成可持续的商业价值,得用时间和报表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