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AI与生态协同破局,饿了么如何突围外卖大战?

发布时间:2025-05-17 18:36  浏览量:2

文 / 四海

来源 / 节点财经

外卖行业风云变幻,新一轮战火重燃。伴随行业竞争的升级,饿了么与淘宝联手合击,表现不俗。

4月30日,饿了么官宣启动”饿补超百亿“大促,同时,淘天旗下即时零售业务“小时达”正式升级为“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共同加大补贴。

许久没有打仗的互联网行业又重新热闹起来,聚光灯下,饿了么也交出一份亮眼的业绩答卷。

5月15日晚间,阿里巴巴控股集团公布2025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根据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季度,受饿了么和高德订单快速增长所驱动,本地生活集团收入161.34亿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146.28亿元增长10%。从2025财年数据来看,本地生活集团收入同比增长12%,已经达到了670.76亿元人民币。

当然,这份漂亮的成绩单只是一个开始。据业内人士透露,五一以来,饿了么的日订单量就已远超3000万,DAU增长迅猛。与阿里本地生活业务深入协同,AI技术的持续发力,预计饿了么的经营效率与业务表现将加速突破,增长潜力进一步释放。

现如今巨头加码的外卖战争,本意为的是即时零售行业的潜力。

根据商务部发布的《2024年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3 年我国即时零售规模达到 6500 亿元,同比增长 28.89%,占网络零售额的 4.2%,比同期网络零售增速高出17.89 个百分点,预计 2030 年将超过2 万亿元。

即时零售盘子的不断扩大,外卖与其之间的边界日益模糊。美团管理层也在财报会上指出,长期来看,即时零售在整个电商大盘的渗透至少可以达到10%以上的水平。对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来说,下单买餐饮与买耳机、买鲜花没多大区别。

新的消费习惯势必需要新的平台能力来适配。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平台需要做的,并不是将自己简单的定义为传统电商或即时零售平台,而是构建“人货场”的即时匹配能力,让恰当的商品在恰当的时间送达恰当的地点,形成更好的体验优势。

可以说,新的一轮即时零售之战,决胜点落到了品类的宽度与配送的效率上。

作为在近场电商、远场电商均有布局的玩家,阿里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基于用户新的诉求,尝试推动本地生活业务的融合。

4月30日,饿了么官宣启动“饿补超百亿”大促,同时,淘宝天猫旗下即时零售业务“小时达”正式升级为“淘宝闪购”。

阿里集团CEO吴泳铭近日提出,今年集团将以饱和式投入的打法,聚焦几大核心战役。这几个关键战役将由多个业务方参与,发挥各自优势和长项,以全局价值最优来制定各项业务的协同策略。显然,集团生态优势让饿了么具备更强的竞争力,一体化参战,更可以高效集中优势资源,快速拿到战役结果。

具体来看,在品类的宽度上,饿了么可以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饿了么不光有盒马在生鲜品类的加持、原本外卖餐饮商家的资源,还能借助淘天本身在服装等非标品类的资源,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目前,淘宝闪购与超过200家连锁品牌商家的城市仓、线下门店合作设立品牌即时零售旗舰店。例如,迪卡侬、MO&Co、红豆、七匹狼、真维斯等品牌已经入驻淘宝闪购。当用户有紧急消费需求时,淘宝闪购就可以立刻提供供给和配送服务。

流量上,淘宝闪购背靠淘宝9亿MAU的流量,给饿了么导流。与此同时,饿了么也能打通高德、支付宝等多个流量入口,形成多个业务场景下的流量聚合优势。

履约上,外卖业务具备规模效应,随着单量的扩大,边际成本递减。与阿里流量、品牌资源的协同,有助于放大业务订单量,进而调动饿了么近400万骑手,让本地生活生态释放更大价值。

更优质的货源、更高效的配送效率,消费者用脚投票。

饿了么数据显示,五一假期期间,在补贴刺激下多品类订单增长翻番。淘宝闪购上线24小时,奈雪的茶、库迪、茉莉奶白等诸多品牌在饿了么外卖订单增长激增。5月5日,单日外卖量突破1000万,5月6日官宣奶茶免单上线后,超1500个品牌、超过60个城市外卖订单量突破历史峰值。

在《节点财经》看来,饿了么通过突破即时零售时间和空间履约限制,构建了本地生活经营新范式。这有助于饿了么在当下的市场竞争中快速实现业务规模的增长扩容,盘活阿里系全域经营资源。

生态协同之外,在互联网下半场,从流量到留量也是平台需要考虑的命题。借助阿里在AI上的领先技术优势,饿了么开卷AI赛道,借此提升平台的基建能力与服务能力,将流量转化为业务的真正收益。

为了降低商家的经营难度,饿了么推出“AI入驻店铺助手”。该智能助手支持自然语言对话式服务,还提供24小时实时答疑与预审,能一站式引导商家智能完成入驻流程。新商家最快5分钟即可完成资料提交,真正实现即问即答,即审即过。

骑手端,为了让骑手跑单更安全、更省心,饿了么推出行业首个骑手AI助手“小饿”。

这是国内首个基于大模型技术打造的骑手端智能体。在自然语言处理、多模态交互及实时数据分析能力加持下,“小饿”全面覆盖骑手的配送场景,能提供包括天气预警、路线封路提示、当前收入预估在内的多项能力。日前,“小饿”已在无锡、沈阳、佛山、苏州等城市上线。这标志着外卖配送进入智能化新阶段。

对消费者来说,吃得安全、吃得放心,是时下最为关注的问题。为此,饿了么也加强门店治理,杜绝幽灵外卖。

饿了么这一季度上线了“全息盾”系统,通过AI技术进一步加强平台对于门店和商品的合规治理。借由AI高效识别与处置品牌侵权、违规商品、虚假门店,饿了么“全息盾”将过往需要人力半天完成的工作压缩至1分钟内,大大提升平台治理效率。据了解,"全息盾"系统拦截2.1万家侵权门店,处置虚假门店超千家。

此外,饿了么还开发了“明厨亮灶感知平台”,通过AI技术,识别后厨环境异常、不规范操作行为,帮助商户更快发现后厨存在的管理问题,以便更好地自我管理。

《节点财经》认为,AI对外卖行业的优化只是一个开始,饿了么以AI技术从商家、骑手再到消费者体验的调优后续将会释放更大的想象空间。据艾瑞咨询测算,AI深度应用可使外卖行业综合成本再降20-30%,这正是当前15.6%行业平均亏损率下的破局关键。

好的平台一定是生态建设者,行业的良性竞争需要的并非是零和博弈。饿了么以消费者、商家、骑手提供更好的服务为己任,推动外卖乃至即时零售行业良性增长。就像饿了么资深副总裁、同城零售业务负责人胡秋根所说,饿了么将继续战略投入即时零售、坚定与生态共赢共进,坚决不与商家在供应链上争利。在时下的大环境,商家、骑手、消费者需要的是饿了么这样有责任有实力有决心的平台。

*题图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