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商接班神话诞生,17年基层历练成总裁,9个月IPO创232亿传奇
发布时间:2025-11-18 11:24 浏览量:2
当达利食品官宣许阳阳接任总裁时,不少人对着货架上的达利园蛋黄派恍然:原来这个陪着我们长大的"零食帝国",已经悄悄完成了代际交接。
这位被业界戏称为"蛋黄派公主"的80后,用十七年的基层历练,接过了父亲许世辉用35年打拼出的商业江山。
许阳阳的接班剧本,藏着闽商最传统的智慧。2008年留学归来时,她没有直接空降高管层,而是钻进车间跟着老师傅学技术,从生产线管理到产品开发轮了个遍。
有老员工回忆,这位董事长千金毫无架子,整天泡在车间里盯流程,连工会主席的岗位都干得有模有样。
这种"从泥土里长出来"的历练,在闽商二代中并不少见,曹德旺的儿子曹晖也是从福耀玻璃的基层车间起步,用二十多年熬成新掌门。
真正让她站稳脚跟的,是三场漂亮的"硬仗"。2015年,32岁的她主导达利食品港股IPO,仅用九个月就完成了许多企业数年都办不成的事,上市首日就以232.8亿港元身价跻身内地女富豪前十。
更关键的是2017年,面对做空机构的突袭,她连夜带着团队核对数据、推敲公告,次日就稳住股价,让国际投资者对这位年轻接班人刮目相看。
最颠覆外界认知的,是她推出的"豆本豆"。在此之前,达利的标签一直是"爆款复制机",从蛋黄派对标好丽友,到可比克叫板品客,靠着高性价比和周杰伦们的代言横扫市场。
但许阳阳力排众议,坚持用成本高出三成的东北黑土地大豆,引进德国技术做豆奶。
团队曾质疑性价比,她却认准"要做品质标杆",最终这款产品年销超22亿,把达利从"模仿者"拉成了"创新者"。
这份魄力,藏着父辈的影子。1989年,许世辉凑7000元买二手生产线创业时,就敢打破散装饼干的惯例,推出包装精美的"美利牌"饼干。
2002年更是赌上全年利润请明星打广告,让"达利园蛋黄派,家家都喜爱"的口号传遍街巷。
如今许阳阳延续这份闯劲,带着达利在印尼、泰国建起四大海外基地,考察时还会亲自调整产品甜度适配当地口味。
许阳阳的接棒,其实是福建商界"接班潮"的缩影。
最近几年,福耀玻璃、恒安集团、圣农发展这些福建巨头陆续完成交接,"四大家族"全部换帅。
就连七匹狼、特步这些品牌,也开始让29岁的周力源、32岁的丁利智等年轻二代进入核心层。
他们身上有个共同标签:都在基层"熬"过,都带着新想法改造老企业。
闽商的传承从不是简单的权力交接,更像是精神接力。
许世辉创业时靠"爱拼才会赢"闯天下,许阳阳则在办公室挂着"守正创新"的字幅;父辈靠乡土情结抱团发展,形成安踏、特步扎堆的产业集群,二代们则用联姻、跨界合作编织更紧密的网络。
当地政府甚至早早就办起免费培训班,帮这些"企二代"补商业课。当然,新掌门也有新烦恼。
豆本豆虽做到行业第一,但豆奶品类规模有限;海外市场刚起步,就面临东南亚本土品牌的围剿。
就像许阳阳说的,父辈完成了从0到1的生存战,她要打的是从1到n的升级战。
值得一提的是,她把父辈的公益基因也接了过来,亲自主持敬老基金发放,推动集团捐10亿建中学,让这家"零食帝国"多了温度。
如今再看货架上的达利产品,达利园承载着父辈的创业记忆,豆本豆印刻着二代的创新野心。
从惠安石头房里的小作坊,到足迹遍布东南亚的集团,这家企业的传承故事,恰是闽商精神的鲜活注脚。
老一辈用汗水打江山,年轻人用智慧开新局,而那份"爱拼才会赢"的底色,从未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