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癌物超标27倍!4种“毒衣服”别买,尤其第3种,很多人天天穿

发布时间:2025-11-14 14:00  浏览量:4

近期市场监管部门抽检曝光,不少在售服装检出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甲醛等有害物质,部分产品联苯胺超标达27倍,而这种致癌物长期接触会通过皮肤吸收,经活化作用改变人体DNA结构,诱发膀胱癌、肾盂癌等恶性疾病,潜伏期最长可达20年。这些“毒衣服”看似正常,实则暗藏健康隐患,尤其以下4种,一定要谨慎购买。

1. 低价外贸尾单/洋垃圾:来源不明的“隐形炸弹”

很多人贪便宜买“外贸尾单”“孤品清仓”,却不知道其中不少是走私的洋垃圾。这些衣服可能来自国外垃圾站、停尸房,甚至是从尸体上扒下来的,不仅没经过检验检疫,还携带大量细菌、寄生虫卵,传染性极强。

即便不是洋垃圾,低价尾单也多是生产时的残次品,为了压低成本,厂家会用劣质染料和助剂,甲醛、重金属超标是常事。之前深圳边防就曾截获数百吨走私废旧衣服,被鉴定为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上面还带着血渍和污渍。

这类衣服的特点很明显:价格极低(十几二十块一件)、吊牌模糊或没有、尺码混乱、面料有异味或磨损痕迹。买回家穿在身上,不仅可能过敏,还可能让有害物质长期侵入体内,风险极高。

2. 颜色过于鲜艳的低价深色衣物:染料里藏着致癌物

黑色、大红色、宝蓝色等深色或鲜艳衣物,染色时需要更强的固色剂,一些不良商家会用含联苯胺的偶氮染料,这种染料无色无味,不溶于水,根本洗不掉,只有专业检测才能发现。

国家强制标准早已明令禁止使用这类染料,但2022年抽检仍发现,某品牌女装联苯胺含量达540mg/kg,超标27倍;2005年珠三角地区抽检时,甚至有样品超标190倍。联苯胺是国际公认的1类致癌物,经常接触的人膀胱癌发病率是正常人群的28倍,危害远比甲醛严重。

如果一件深色衣服价格特别低(比如九块九的短袖、几十块的牛仔裤),且颜色异常鲜亮,洗的时候还严重掉色,一定要警惕,大概率是用了劣质致癌染料。

3. 无标识的贴身衣物:直接接触皮肤的“健康杀手”

内衣、内裤、秋衣秋裤等贴身衣物,与皮肤长期紧密接触,还会吸收汗液,一旦含有有害物质,吸收速度会更快。国家明确规定,贴身衣物必须符合B类及以上安全标准,婴幼儿衣物需达到A类标准,但很多低价贴身衣物根本没有安全类别标识。

这类衣物的常见问题是甲醛超标和pH值异常。甲醛能让衣物防皱、固色,超标后会刺激皮肤和呼吸道,短期引发瘙痒、咳嗽,长期接触可能增加患鼻咽癌风险;pH值过高或过低,会破坏皮肤屏障,导致过敏、皮炎频发。

之前北京市工商局抽检时,真维斯、七匹狼等品牌都曾因贴身衣物检出致癌染料被责令退市。买贴身衣物时,一定要看吊牌上的安全类别,没有A类或B类标识的,再便宜也别买。

4. 宣称“强效防皱”的廉价功能性服装:助剂超标伤身体

“免烫衬衫”“抗皱西装”“不掉色T恤”等功能性服装,为了达到宣传效果,会添加大量化学助剂。正规产品会控制助剂用量,但低价功能性服装往往超标添加甲醛、重金属等物质。

比如廉价免烫衬衫,甲醛含量可能远超国标限值,穿在身上会持续释放有害物质,尤其是出汗后,体温升高会加速甲醛挥发,刺激咽喉和皮肤;一些所谓“抗污”童装,还可能检出邻苯二甲酸酯,影响儿童发育。

这类衣服通常价格低廉却宣传花哨,吊牌上只写功能不提安全标准,闻起来有刺鼻的化学气味。记住,正规功能性服装会明确标注安全类别和检测标准,没有这些信息的,千万别碰。

3个实用技巧,避开“毒衣服”

1. 先看吊牌:3个信息不能少

吊牌相当于衣服的“身份证”,没有吊牌或信息不全的直接pass。重点看3点:安全类别(贴身衣物要A/B类,外套至少C类)、产品标准(GB开头的国家标准才靠谱)、成分标注(明确写清面料比例,不模糊标注“纤维”)。

2. 闻气味、摸手感:异常情况直接退

新衣服如果有刺鼻异味、霉味或胶水味,大概率甲醛超标;如果面料摸起来发硬、粗糙,或者手感油腻,可能添加了过量助剂。就算是网购,收到后发现这些问题,也别犹豫直接退货。

3. 新衣服穿前必处理:减少有害物质残留

不管是贵的还是便宜的,新衣服买回家都别直接穿。贴身衣物用30℃温水浸泡20-30分钟,加中性洗衣液轻揉,漂洗2-3次,能去除60%-70%的甲醛;不便水洗的外套、西装,挂在通风处晾晒3天,每天6-8小时,也能去除40%-50%的有害物质。如果水洗后还有明显异味,或者多次处理后仍感觉不适,直接扔掉别心疼。

这些误区要避开

• 误区一:“大牌就一定安全”——错!2019年市场监管部门抽检,不少知名品牌、奢侈品牌也检出致癌物,关键看安全标识和检测报告,不是看品牌名气。

• 误区二:“甲醛能靠暴晒完全去除”——错!甲醛易溶于水,水洗+通风效果最好,单纯暴晒只能去除表面少量甲醛,无法深入纤维内部。

• 误区三:“颜色浅就一定没毒”——错!浅色衣物也可能为了防皱添加甲醛,只是致癌染料使用概率比深色低,同样要查吊牌、闻气味。

衣服是每天都要穿的贴身物品,健康永远比便宜重要。买衣服时别贪小利,避开以上4种“毒衣服”,用简单的方法辨别筛选,才能让穿着更安心。国家虽然有严格的强制标准,但自己把关才是最靠谱的防线。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有没有买过疑似“毒衣服”的经历?穿新衣服前会特意处理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避坑经验,让更多人远离“毒衣服”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