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马12年上市之路,更像是一部精心布局的商业巨片!

发布时间:2025-11-13 13:29  浏览量:5

八马茶业可能结束12年漫长的IPO冲刺之路,即将登陆港股市场!

不过,这对于熟悉茶行业、资本市场的人来说,这未必是个好消息。因为相比年初在港股成功登陆的蜜雪冰城、老铺黄金,包括在美股敲钟的霸王茶姬,八马的身上似乎一直充满争议和质疑,很难被资本和投资机构定调为“优质股”,“潜力股”更谈不上。原因也很简单,无论是率先登陆港股、荣膺“茶业第一股”的澜沧古茶,还是即将在港股叩关成功的八马,即使勉强上市,也很难改变如今茶行业积重难返的困局。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茶行业经历过一饼普洱茶拍卖高达几十万、几百万的“虚假繁荣”,“金融茶”掀起的资本狂潮,更像“饮鸩止渴”的一时之快,一顿闹腾后,茶行业不仅集体降至冰点,传统茶企还得面对新茶饮“逼宫式”的抢戏,此番八马虽然在港股通过聆讯,正式上市在即,但前景其实并不乐观。

充满争议的八马,12年冲击上市之路

曾经有一家金融公司,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打出了“融资就像呼吸一样简单”的广告。这就好像那些在A股成功上市的企业一样,对于一家资质完全符合上市条件的公司来说,上市可能就像呼吸一样轻松,可对于八马茶业这样的公司来说,上市好比攀登珠穆朗玛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使劲浑身解数,还是屡屡被拒。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除了家族式企业的管理方式,让A股审核成了最大的顾虑;还有业绩不够稳定、波动较大,市场窗口期等多重原因,都成了八马难以逾越的鸿沟。

充满曲折、坎坷的上市之路,映射的不仅是八马“非规范化”的管理结构,最大的桎梏其实还是茶行业“有品类、无品牌”的短板。自2013年开始,八马前后多次,一心想把“茶叶第一股”收入囊中,可惜事与愿违,哪怕八马堪称行业标杆,拥有三百年制茶世家的深厚底蕴,在全国门店数量达到3585家,线上积累了超过2600万的会员和4000万粉丝,并且连续10年“双十一”蝉联天猫乌龙茶类目销量冠军。可所有这些光鲜数据背后的隐忧,还是成了上市屡屡受挫的关键。

2024年公司营收21.43亿元,净利润为2.24亿元,乍一看这份不错的财报,增长可圈可点,然而,加盟店占比92%,几乎一半的收入来自加盟店,而且单店销售额从35万元下降到25万元,为了扭转这个不利局面,八马不得不靠渠道下沉来减轻压力,采用“以量补价”的策略来平衡。

除此之外,“重营销轻研发”也倍受诟病,近三年营销累计投入18.68亿元,研发投入却不足3000万元,如此悬殊的对比,难怪A股要对它关闭上市之门。

着急上市的八马,到底为了什么?

只要是一个对资本稍加了解的人都知道,任何一个企业的上市,目的都非常明确,对外宣称肯定是所谓的“做大做强”、“走向国际化”,但从来没有人会毫不掩饰的说自己的企业缺钱,需要通过上市来融资,缓解资金压力。虽然冲刺上市的企业不会说自己遇到困难、需要通过上市来解决,但内行的人都知道:上市,就是资本化更高级的玩法!

正是因为上市可以获得更多资本的注入,得到来自股民的跟投,才有企业前赴后继的热衷于上市,尤其是在港股这样的“亚洲金融中心”上市,面对的可能就是来自国际资本的支持。因此,12年来,一心只想上市、把上市作为首要目标的八马,其中的原因也就不言而喻。可惜传统茶企不受资本市场待见,A股至今也没有一家以茶叶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八马想在A股IPO,其中的难道可想而知。

更为重要的是,从2013年开始,前后几次八马向A股、港股都提交过招股书,但均被拒之门外,如此着急上市,也许其中的隐情和原因,明眼人一眼就能看穿。

上市后的八马即将迎来“巅峰”?

普通人对八马的了解,可能更多的是停留在它是一家茶企的认知上,但如果经过一番研究,则会发现它的股东、实控人都和七匹狼、安踏等企业的高层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与其说它是一家经营茶业的公司,不如说它是一张庞大而紧密的商业联姻网,这张网交织了数百亿的财富,这也正是八马必须上市、一定要上市成功的深层原因。

否则,经过这么多年的精心布局,八马和它的股东们下了这么大一盘棋,其中的种种商业关联、利益交织,又怎么去实现呢?

当一般的企业把上市视为简单的融资、走向国际化时,八马则把上市当作了家族实现商业价值更大化、利益更大化的跳板。股民考虑的可能是上市后八马是否会迎来巅峰,原始股获得可观的涨幅收益,而八马的高层们,也许早设定好了剧情,把这部商业巨片可能上演的各个情节都已牢牢把控,让一切顺着预先计划的节奏进行。

这场长达12年的上市之路终于结束,八马可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还是一如既往的为了业绩继续加码广告和造势,依然需要时间来给出最终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