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搞金融、不碰地产,中国联姻真行家,八马茶叶豪门要上市了

发布时间:2025-10-29 20:29  浏览量:9

提到中国豪门联姻,很多人第一反应是金融圈、地产圈,没想到最“黑”的豪门家族竟然出自卖茶叶的八马茶叶。

这个家族的儿女联姻阵容堪称“真人版红楼梦”:儿子娶了安踏老板的千金,女儿先后嫁进七匹狼和高力集团。

网友调侃,这不是茶叶公司,是茶界四大家族。但八马茶叶的故事,远不止于“联姻”。

10月28日,八马茶叶即将在港股上市。

从低调的福建老茶厂,到中国最大高端茶企,这家公司到底是靠什么撑起资本梦想的?是拼人脉,还是拼实力?

八马茶叶的前身,是福建安溪一家老牌茶厂。早在中国人还没品牌茶概念时,人家就已经把乌龙茶卖到了日本。

三得利这些饮料巨头,当年都是八马的客户。靠着外销积累的第一桶金和成熟产线,王氏三兄弟在1997年正式推出“八马”品牌。

当时全国流行清香型铁观音,王文礼偏偏反其道而行,坚持做浓香型。

没想到,反而打出了第一个爆款,赛珍珠,直接在全国市场杀出重围。

此后,八马品牌一路高歌,不断扩展产品线,如今主流茶类几乎全覆盖,铁观音、红茶、绿茶、白茶应有尽有。

家族联姻成了八马的“标签”,但真要在资本市场站稳脚跟,靠关系远远不够。过去十几年,中国高端茶叶市场始终难有“品牌寡头”。

哪怕八马已经做到全国最大高端茶企,市场份额也只有1.7%。整个前五名加起来也才5.6%。

原因很简单,茶叶是非标品,标准难统一,消费者只认品类,不认品牌。

八马能走到今天,绝不仅仅靠的是背景。其核心竞争力在于三千多家线下门店,覆盖全国高端市场,疯狂开店、重营销、抢心智。

数据显示,2020-2024年,八马的营收从18亿涨到21.43亿,净利润由1.66亿提升到2.24亿,稳中有升。

今年上半年虽然营收略有下滑(约10亿元,利润1亿出头),但总体毛利率高达58%,远超大部分传统农产品企业。

别小看卖茶叶的。按八马招股书,100元的茶叶,成本不到42元,剩下全是毛利。

为什么?高端茶卖的不只是茶叶本身,还有背后的生活方式、身份标签和仪式感。品牌溢价+文化赋能,才是最赚钱的生意。

八马通过线下门店深耕高净值客户,打造专属会员体系,提升复购率,形成了稳定现金流。

但高投入带来高风险。八马每年销售费用高达5-6亿元,占总营收超30%。

也就是说,挣的钱大头都花在了开店、营销和广告上。这种“高举高打”的打法,能否持续,未来还要看市场反应。

中国茶叶行业集中度极低,这不仅是八马的困扰,也是所有茶企的难题。

就拿A股和港股市场来说,茶叶公司上市屡屡受挫。中茶、安溪铁观音、滑翔院等先后冲刺资本市场,都因标准不统一、品牌影响力有限而失利。

八马也是多次折戟,从A股到新三板,直到今年才在港股闯关成功。

一方面,茶叶标准化难,大众消费认知更多在“龙井”“普洱”“铁观音”等品类名上,品牌记忆弱。

另一方面,市场分散、区域壁垒高,大企业很难“吃独食”。这决定了即便八马上市成功,想做“茶叶界茅台”,依然任重道远。

10月20日,八马茶叶开启招股,首日认购火爆,超61倍认购。

但投资人也充满隐忧。毕竟上一个在港股上市的沧澜古茶,上市后股价大跌七成,至今仍让人心有余悸。

八马今年上半年业绩波动,加上行业集中度低、标准化难突破,资本市场的“蜜月期”能走多远?

从外部看,八马的成功是品牌、渠道、营销、家族资源的多重叠加。

但从行业本质看,茶叶还远远没到“品牌为王”的时代。八马的上市,是行业分化的起点,还是资本泡沫的顶点?故事仍未完结。

你怎么看八马茶叶的未来?它能成为中国茶叶的“茅台”吗?留言区聊聊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