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马茶业港股上市首日涨86.7%背后:福建富豪联姻网与业绩双降困局

发布时间:2025-10-29 14:00  浏览量:7

10月28日,八马茶业登陆香港联交所,开盘即达93.35港元,相比50港元发行价暴涨86.7%,总市值冲至79.35亿港元。王文彬家族账面财富一天膨胀超18亿元,1206亿港元的认购规模创造了港股茶业板块新纪录。

然而数字的背面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2025年上半年,这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63亿元,同比萎缩4.2%;净利润1.2亿元,同比骤降17.8%。加盟商群体从1252人缩减至1228人,单店年均销售额从35万元跌至25万元。

王氏家族三个子女通过婚姻编织起一张庞大的商业关系网:长子迎娶安踏集团千金,长女嫁入七匹狼家族,次女联姻江苏高力集团。三家姻亲企业总资产规模突破500亿元,七匹狼家族在上市前夕战略性入股,首日账面收益便超过8000万港元。

这究竟是资本的盛宴,还是泡沫的开始?

从2012年启动筹备工作算起,IDG资本、天图资本等知名机构陆续进入,深圳中小板的申请遭到否决。2015年转向新三板挂牌,三年后主动摘牌。2021年和2023年两度向深交所递交申请材料,创业板与主板均未能如愿。

港股征程同样充满波折。2025年1月递交招股文件,六个月有效期临近时失效。8月刷新财务数据后重新提交,10月才最终通过聆讯。公司治理架构和业绩增长预期一直是监管部门的核心关切。

本轮发行900万股H股,公开认购倍数突破2680倍,国际配售超额认购13倍,申购资金总额1206亿港元,孖展融资规模逾864亿港元。富途证券单一平台就贡献了超过500亿港元认购资金。实际募集资金约3.9亿港元,相对于年收入21亿元的体量而言,融资规模相当克制。

王文彬与王文礼、王文超三兄弟于1997年共同创业,将子女婚姻转化为战略资源的整合平台。

2020年,长子王焜恒迎娶安踏体育董事局主席丁世忠之女丁斯晴。安踏市值长期稳定在2000亿港元以上,丁氏家族财富约350亿元。招股文件披露,2018至2020年间,八马向安踏及其关联企业销售茶叶金额为10.83万元。虽然交易金额不大,但姻亲关系带来的品牌背书和渠道资源价值难以用数字衡量。

长女王佳琳嫁给七匹狼集团掌门人周永伟之子周士渊。七匹狼2024年营收突破30亿元,周氏家族财富规模约80亿元。同期八马向七匹狼及关联方销售茶叶14.46万元。

更关键的布局发生在上市前夕。2024年11月,陈静雅向泉州汇鑫富投资公司和晋江百应成贸易公司转让股份,交易总价值超1亿港元。截至2025年10月12日,这两家公司分别持有八马2.61%和1.95%的股权。天眼查数据显示,泉州汇鑫富的股东包括福建七匹狼集团和七匹狼控股集团,晋江百应成则由周士渊间接掌控。

七匹狼家族入股时机堪称精准。按上市首日涨幅计算,其持股市值单日增值超过8000万港元。此后的协同效应逐步显现:七匹狼节日礼盒中八马乌龙茶成为固定配置,双方联名推出"茶服礼遇"系列年度销售额对营收贡献超过5%,周家在泉州的仓储物流资源帮助八马物流成本下降10个百分点。

次女王佳佳嫁给江苏高力控股集团继承人高力。由高仕军创办的高力集团业务涵盖房地产、能源、商业运营等多个板块,商业管理面积超200万平方米,总投资额达90亿元以上,高氏家族财富约70亿元。这桩跨省联姻为八马打开了长三角市场的入口。婚后高力集团支持八马在苏州和南京建立仓储中心,产能提升超过15%,华东地区门店占比在2025年上半年升至25%。

中金公司研究报告指出,福建家族企业通过联姻实现商业协同的成功率约为30%。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八马在品牌影响力、规模体量及供应链管理方面的领先地位,与背后资本网络和家族姻亲带来的资源协同效应关系密切。

八马历史可以追溯到1997年,董事长王文礼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铁观音制作技艺传承人身份。品牌矩阵包括"八马茶业""信记号""万山红",产品线覆盖乌龙茶、黑茶、红茶、绿茶、白茶、黄茶全部六大茶类。

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公司数据显示,按2024年底连锁专卖店数量统计,八马在中国茶叶市场位居榜首。按销售额计算,八马在高端茶叶、乌龙茶和红茶三个细分市场均占据第一位置。铁观音销量保持十余年冠军地位,武夷岩茶连续五年排名第一,红茶连续四年位居首位。

截至2025年10月12日,八马运营3716家线下门店,包括234家直营店和3482家加盟店,另有139家线上直营网店。会员总数超过2600万,线上平台粉丝数量突破4000万。

在生产技术层面,八马在武夷山和安溪建成总面积16万平方米的智能化产业园,第七代智能生产线于2023年正式投产,日产能达到43.2万泡,人工成本降低40%,洁净度达到十万分之一级别,比传统工艺提升10倍,生产全流程实现不落地操作,每盒产品配备独立安心码,具备24小时连续作业能力。

但数据背后存在一个尴尬的事实:2024年中国高端茶叶市场前五大企业合计市场份额仅为5.6%,八马虽然位居首位,市场占有率也只有1.7%。整个行业呈现极度分散的格局,任何单一企业都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和价格主导权。

业绩数据展现出真实经营状况。2022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8.18亿元、21.22亿元、21.43亿元。2023年增速为16.77%,2024年急剧下滑至0.99%。净利润方面,2022至2024年分别录得1.66亿元、2.06亿元、2.24亿元,2024年增速仅为8.99%。

2025年上半年,增长势头由正转负。营业收入10.63亿元,同比下降4.2%;净利润1.2亿元,同比暴跌17.8%。这组数据与上市首日86.7%的疯狂涨幅形成强烈反差。

更多细节令人担忧。2022至2025年上半年,茶叶产品每公斤平均售价从694元降至657元,跌幅超过5%。线下直营门店会员年均消费金额从2022年的2860.4元降至2024年的2469.6元,跌幅达13.6%。核心客户群体的消费能力和购买意愿都在明显减弱。

茶叶产品具有强礼品属性,在经济下行周期中最易受到冲击。公司主推的"凭证送茶、支持退款"机制类似茅台酒票体系,年度礼品销售收入占比高达40%。这种"茶叶金融化"模式引发坊间质疑,有人怀疑是否为"资本游戏"或"洗钱渠道",尽管公司坚称这是合规的礼品销售机制。

八马销售收入严重依赖线下加盟渠道,2022至2025年上半年,向加盟商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稳定在50%左右。但加盟商队伍的扩张已经显著放缓。2022至2024年加盟商数量分别为1033名、1202名、1252名,2024年净增加仅50名,不到2023年169名增量的三分之一。2025年上半年更是净减少24名降至1228名。

加盟门店扩张速度同步放缓,2024年净增加201家,远低于2023年的475家。单店年均销售额从2023年的35万元下滑至2024年的25万元,加盟渠道毛利率只有直营渠道的三分之二。2021年财务数据显示,361家直营门店中有173家处于亏损状态。

招股文件披露了一个潜在风险。2025年9月,八马收到一名前加盟商提起的民事诉讼,指控公司及一名区域运营经理在该前加盟商履行协议期间侵犯其合法权益,要求公司支付款项合计405.92万元,案件庭审定于2025年11月举行。公司在招股书中坦率承认,如果未能有效管理加盟商网络或加盟商经营失败,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可能遭受重大不利影响。

2022年第一季度,八马三大现金流净额全部转为负值,筹资活动现金流长期为负。为缓解资金压力,本次IPO募资计划中补充流动资金的金额从原计划的1.5亿元增加至3亿元,显示出对现金流的迫切需求。

为争夺更大市场份额,八马在营销方面投入了巨额资金。2022至2025年上半年,销售及营销开支分别为6.17亿元、6.81亿元、6.92亿元、3.3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始终维持在32%左右。其中广告及宣传开支分别为2.09亿元、2.52亿元、2.76亿元、1.38亿元,过去三年半累计投入约8.75亿元。广告及宣传开支在销售及营销开支中的占比从2022年的33.9%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41.6%,对广告宣传的依赖程度持续上升。

巨额广告投入并未换来相应的业绩增长。2024年营收增速降至不足1%,2025年上半年甚至出现负增长。这种投入产出比的持续恶化,正在不断消耗公司的盈利能力。

家族控制的双刃剑

王文彬、王文礼、王文超三兄弟及陈雅静、吴小宁、王小萍组成一致行动人,合计控制公司55.9%的股权。全球发售完成后,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降至49.98%,但依然牢牢掌握公司控制权。

招股文件显示,6名非独立董事全部为家族核心成员,在战略规划、投资决策、人事任命、薪酬激励等关键事项上,外部董事和中小股东基本没有实质性话语权。

家族一股独大的风险显而易见:决策机制封闭、人才梯队断层、关联交易频繁。复杂的姻亲网络确实带来了资源协同效应,但同时也增加了公司治理的复杂性和不透明性。市场对家族企业的普遍疑虑,正是八马十三年间四次冲刺上市屡屡受阻的根本原因。

八马表示将把募集的3.9亿港元资金按三个方向配置:扩建生产基地及新建智能化厂区、推进"千城万店"战略与线上数字化建设、行业并购整合及补充运营资金。公司计划在未来三至五年内新增1500家门店,已经在全国25个城市建立了25个实训基地。目前线上销售占比已经提升至35%。

公司计划将16万平方米的武夷山、安溪智能产业园接入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构建"一盒一码"全程可追溯体系。

资本市场的态度正在出现分化。上市首日的疯狂认购和86.7%的涨幅,反映出投资者对高端中国茶行业品牌化、标准化转型趋势的认可,以及对福建富豪姻亲圈带来的资源协同效应的看好。受蜜雪冰城上市的带动影响,内地茶饮品牌在港股市场的整体关注度明显提高,八马在品牌知名度、规模体量、供应链管理方面的优势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但做空力量也在悄然聚集。虽然具体数据尚未公开披露,但业内人士透露,上市首日之后卖空仓位已经开始攀升,部分对冲基金正在针对业绩下滑风险进行对冲操作。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表示,八马上市后投资者将更加关注其盈利能力与扩张效率之间的平衡,如果门店增速持续放缓或同店销售增长下滑,可能引发估值大幅回调。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认为,未来能否持续优化门店结构、提升终端消费体验,将是其能否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的关键所在。

在业绩持续下滑、加盟商群体流失、消费市场疲软的大背景下,3.9亿港元的募资能否扭转颓势?11月即将开庭的加盟商诉讼案会给出部分答案。更大的考验在于,当资本的狂欢散去,八马能否用真实的业绩增长证明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