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港股,首日开盘涨超60%

发布时间:2025-10-28 16:31  浏览量:6

今日,八马茶业(6980.HK)正式上市。上市首日开盘涨幅超60.2%,发行价为50港元,发行900万股,募资总额为4.5亿港元;扣非发行应付上市费用6011万港元,募资净额为3.9亿港元。

八马茶业敲响港交所上市锣。

12年长跑,终于IPO上岸。这是八马茶业拥抱资本市场的新起点,也标志着中国茶产业资本化进程进入新阶段。

Part.01

八马茶业开启港股新征程

八马茶业此次港股上市,在新股申购阶段就展现出极高的市场热度。捷利交易宝数据显示,在新股申购阶段,券商共为八马茶业借出872.54亿港元孖展,超购约1940倍,刷新港股茶行业纪录。

据公开信息,八马茶业此次IPO发售900万股H股,其中香港公开发售占10%,其余为国际配售。发行价为50港元/股,预计集资4.5亿港元,由华泰国际、农银国际及天风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按照一手100股,入场费为5050.43港元,于10月28日正式挂牌买卖。

在此次IPO前,八马茶业已获多位知名投资者青睐,涵盖头部财务投资机构、产业资本与专业金融机构。其中,IDG资本通过天津长峰持股6.87%,天图资本借天图兴华持股4.74%,壹叁资本凭静远壹叁持股3.00%,新希望通过成都新津持股3.00%,福建七匹狼及关联方通过泉州汇鑫富、晋江百应成持股4.56%,广发证券持股1.07%。

八马茶业最终成功上市,与其自身强劲的市场实力和资本认可度密不可分。近年来,八马茶业一直备受资本青睐,同时在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23年末茶叶连锁专卖店数量计,八马茶业在中国茶叶市场排名第一;按2023年销售收入计,公司在中国高端茶叶市场排名第一,同时在中国乌龙茶和红茶市场亦排名第一。根据招股书披露,截至2024年12月31日,以连锁专卖店数量计,八马茶业为中国最大的茶叶供应商。其铁观音销量连续十余年位居全国第一,武夷岩茶和红茶也分别连续五年、四年居于全国第一。

Part.02

上市,只是阶段性胜利

即便具备强劲的市场基础和资本热度,在当前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刚登陆港股的八马茶业同样未能避开业绩隐忧。据招股书,八马茶业的熟客消费能力呈下滑态势。2020年—2024年,线下直营店会员平均年度购买金额从2860.4元降至2469.6元,降幅达13.6%。这一趋势直接影响了整体业绩。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为10.63亿元,同比下降约4.2%;净利润1.2亿元,同比下降约17.8%;净利润率下降至11.3%。对此,公司解释称,收入减少主要由于线下渠道销售下降,同时行政开支上升也导致利润下降。

八马茶业《港股上市招股书》。

好在,目前八马茶业的现金储备较为充裕,负债水平较低。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为1.81亿元;截至2025年6月末,八马茶业持有现金及其等价物4.36亿元,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为1.78亿元;流动负债总额为5.1亿元,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为3.72亿元,无银行贷款,这为公司应对业绩压力提供了一定的缓冲空间。

IPO只是一个新节点,八马茶业的未来仍需要市场和资本的检验。

Part.03

敲得开港股门,打不破“盈利难”

茶企上市,一直被视为“难啃的硬骨头”。自2012年以来,安溪铁观音、中茶股份、八马茶业等多家企业曾多次递表,但成功上市的寥寥无几。当前只有天福茗茶、澜沧古茶和八马茶业3家茶企登陆港股。上海博盖咨询创始合伙人高剑锋表示,茶叶属于非标准化产品,品质受原料、工艺、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难以形成统一标准。加之行业周期性强、供应链复杂,导致企业业绩波动较大,也使资本市场对茶企的审视格外谨慎。

天福茗茶《2025年上半年财务报告》。

即便成功登陆资本市场,茶企在资本市场的闯荡依然举步维艰,业绩下滑成为多家上市茶企共同面临的难题。

作为3家茶企中上市最早的茶企,天福茗茶2024年15.63亿元的营收,已处于其最近七八年间的业绩低点。然而,目前看来,这还可能不是最低谷。据天福茗茶2025年最新的上半年业绩披露,截至2025年6月30日,天福茗茶上半年营收为6.73亿元,对比2024年上半年同期的8.11亿元下降了17.1%。

澜沧古茶《2025年上半年财务报告》。

与天福茗茶的业绩缓降不同,2023年底上市的澜沧古茶遭遇了更为严峻的业绩滑坡。澜沧古茶经历了内部高层替换和线上下渠道失稳等动荡,业绩急转直下。据澜沧古茶2025年上半年财报,2025年前两个季度营收1.20亿元,对比2024年上半年同期的1.95亿元,跌落了38.8%;毛利也从2024年上半年的1.25亿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6167万元,整体降幅达50.5%。业绩的大幅下滑也直接反映在股价上,截至10月,其股价自发行跌幅已超七成。

尽管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茶企的上市之路依旧道阻且长,面临着诸多挑战,但随着越来越多头部茶企不断冲击上市、探索资本化路径,传统茶行业势必会迎来新的发展环境与竞争格局。在此背景下,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规模化将成为整个茶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并推动行业向更高质量迈进。

出品: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

监制 / 陈 浩 审校 / 郭未名 制作 / 梁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