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竞赛加速:一本源量子IPO背后的资本角逐与产业链全景
发布时间:2025-10-24 07:16 浏览量:8
一条不足百米的“量子大道”,正在成为全球量子科技竞争的前沿阵地。
在美国谷歌公司宣布其量子计算新算法取得突破的同时,中国量子计算企业本源量子正式启动IPO进程,引发资本市场对量子科技概念的密切关注。
在合肥高新区一条被称为“量子大道”的道路上,集聚了80余家量子科技企业,全国三分之一的量子领域核心企业在此扎根。
这里不仅是量子科技研发的高地,更成为中国在量子竞争中的缩影。而在这场科技竞赛背后,一场资本布局早已悄然展开。
量子计算领域正迎来一个又一个里程碑。
10月23日,谷歌在《自然》杂志发表论文,宣布其“量子回声”算法在自研的“威洛”芯片上实现了首个可验证的量子优势。
该算法运行速度比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之一——美国“前沿”计算机快1.3万倍。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算法具有可验证性,意味着可在同等水平的量子计算机上得到相同答案,从而确认结果的准确性。
几乎与此同时,在中国合肥,本源量子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的运维屏幕上,全球访问数据正持续刷新——上线以来,它已为143个国家的用户完成超50万个运算任务。
“本源悟空”搭载72位自主超导量子芯片,国产化率达80%,通过“四算合一”体系将金融风控效率提升百倍,成为多国科研人员破解气候与疾病难题的利器。
随着本源量子IPO进程的启动,资本市场对量子科技的关注度急剧升温。
10月23日,量子科技概念股开盘活跃,腾景科技高开超10%,吉大正元涨超8%,科大国创、格尔软件、国盾量子等高开。
注:参股本源量子的上市公司情况
上海宏力达 688330.SH 直接受让老股 0.2323% 1598.15万元
德美化工 002054.SZ 通过佛山德盛天林基金间接持股 0.97% 未公开
中际旭创 300308.SZ 通过陕西先导基金间接持股 未公开 未公开
大众公用 600635.SH 未公开 未公开 未公开
深圳能源 000027.SZ 通过深创投间接持股 0.08% 未公开
天原股份 002386.SZ 通过佛山德盛天林基金间接持股 0.1% 未公开
七匹狼 002029.SZ 通过深创投间接持股 0.06% 未公开
武进不锈 603878.SH 通过福州宜德基金间接持股 0.04% 未公开
信雅达 600571.SH 通过福州宜德基金间接持股 0.02% 未公开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德美化工是目前已知的参股比例最高的上市公司,通过产业基金佛山德盛天林股权投资合伙企业间接持有本源量子0.97%的股份。
而上海宏力达则是直接受让老股,对本源量子估值约69亿元,更为清晰地展现了本源量子在当前一级市场的估值水平。
量子科技产业覆盖了从上游原材料到下游应用的完整链条。
在上游环节,涵盖稀土原材料、线材等;中游包括器件、芯片、仪器设备、整机;下游则涉及软件算法、应用厂商,服务对象覆盖B端、G端和C端用户。
目前,量子计算的技术路线仍在竞争中发展,主要包括超导、离子阱、中性原子和光量子等不同路径。
超导路线发展最早且最快,以本源量子、国盾量子为主。离子阱路线以北京华羿量子为代表,可囚禁上千个量子比特。中性原子路线近两年成果较多,但精度仍有待提升。
在商用化方面,量子计算已开始在具体场景中落地。
在金融领域,“本源悟空”算力接入金融量子云实验平台,为风险建模、资产定价提供新方案。
在医疗领域,与蚌埠医科大学合作的乳腺癌钼靶检测应用,通过量子神经网络算法提升筛查精度。
在工业领域,合肥候店220千伏变电站成为国内首座融合量子测量、通信、计算三大技术的在运变电站。
当前市场上的量子概念股表现出了几个明显特点:
其一,稀缺性溢价明显。作为国内量子计算领域的龙头企业,本源量子一旦上市,将填补A股市场在量子计算领域的空白。
目前A股中与量子技术直接相关的公司主要为国盾量子,但其主要聚焦于量子通信领域。
其二,间接参股成为主流。目前上市公司对本源量子的投资大多通过产业基金间接进行,且持股比例普遍偏低。
这一方面反映了顶级科技项目的投资门槛较高,另一方面也表明大部分上市公司仍处于“试探性”布局阶段。
其三,主题投资色彩浓厚。部分与量子技术关联度不高的公司,仅因参股了本源量子就被市场热捧。
例如德美化工,其主要业务实为纺织助剂、皮革化学品,2024年营收30.6亿元,净利0.61亿元。量子计算与其主业并无直接协同效应。
尽管前景广阔,但量子产业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技术方面,量子计算仍处于科研期向工程化过渡的阶段。量子计算机逻辑门错误率是关键挑战——经典计算机逻辑门保证度达99%以上,而国内量子计算机双比特门较好水平约99%。
这意味着运算100次约1次错误,随运算次数增加,错误率会指数增长。
商业方面,量子计算企业普遍尚未实现盈利。根据披露的数据,本源量子2024年营收9938.49万元,净亏损3419.82万元;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2858.44万元,净亏损1787.40万元。这表明即使行业龙头企业,也仍处于投入期。
工程方面,超导量子计算面临多重硬件挑战。一是低温环境需求,量子比特需处于接近绝对零度的毫K级环境,依赖稀释制冷剂维持。
二是比特数扩展难题,增加比特数需同步增加线缆。三是多机互联障碍,跨地域互联需全程低温,工程成本与难度高。
随着量子计算技术的不断突破,资本市场对量子概念的关注从情绪炒作逐步转向价值发现。一条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路径正在合肥的“量子大道”上徐徐展开。
根据合肥市的规划,到2027年,将力争培育量子科技上市企业2家,产业规模达50亿元。
量子计算的竞争,是一场关乎未来的马拉松。正如合肥市科技局副局长吕波所说:“量子产业的培育,需要付出长期投入与耐心。”
特别申明:文章基于公开信息整理编写,引用的个股仅用于行业信息交流共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源量子##量子科技##若本源量子上市会改变A股量子计算格局吗##相比国外的量子计算机,本源量子哪些地方更为优越?##40亿美元量子计算赛道“独角兽”本源量子如何依靠创新持续领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