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天摩尔线程IPO闪电过会引爆国产GPU赛道,80亿募资加速算力崛起
发布时间:2025-09-27 22:00 浏览量:6
88天闪电过会!摩尔线程IPO过会引爆国产GPU赛道,80亿募资加速算力生态崛起
2025年9月26日,中国半导体产业迎来历史性时刻——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摩尔线程")科创板IPO申请正式通过上交所上市委会议审议。从6月30日受理到9月26日过会,仅用了短短88天,创下科创板IPO过会速度新纪录 。作为国内极少数兼顾图形渲染与AI计算的国产GPU龙头企业,摩尔线程此次拟募资80亿元,将用于新一代自主可控AI训推一体芯片、图形芯片和AI SoC芯片研发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这一里程碑事件不仅标志着中国GPU技术实现关键突破,更将加速国产算力生态发展,为A股相关概念股带来重大机遇。
一、88天闪电过会:中国GPU产业的历史性突破
1.1 闪电过会创造科创板新纪录
摩尔线程的IPO进程堪称科创板"标杆"。2025年6月30日,公司科创板IPO申请获受理;7月17日进入问询阶段;9月5日更新招股书并回复首轮问询;9月18日回复二轮问询;9月26日成功过会,整个过程仅用了88天 。这一速度远快于行业平均近两年的审核周期,彰显了政策与市场对国产GPU核心力量的双重认可 。
值得注意的是,9月26日恰好是证监会科创板"1+6"改革政策发布后的第100天。市场普遍认为,摩尔线程的快速过会是科创板"1+6"改革后,提升对硬科技企业包容性与适应性的生动体现,彰显了资本市场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决心与效率 。
1.2 80亿募资投向"卡脖子"技术领域
摩尔线程此次IPO拟募集资金80亿元,这一规模创下了2025年科创板IPO募资额的新高 。根据招股说明书,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以下四个项目:
募资用途 拟投入金额(亿元) 占比
新一代自主可控AI训推一体芯片研发项目 25.10 31.38%
新一代自主可控图形芯片研发项目 25.02 31.28%
新一代自主可控AI SoC芯片研发项目 19.82 24.78%
补充流动资金 10.06 12.56%
从上表可以看出,超过87%的募资将投入到芯片研发项目中,充分体现了公司聚焦核心技术突破的战略方向 。特别是在AI训推一体芯片和图形芯片领域各投入25亿元左右,显示了公司对这两大核心产品线的高度重视 。
二、技术驱动型企业:摩尔线程的创新基因与技术优势
2.1 创始团队:英伟达系背景铸就技术基因
摩尔线程成立于2020年,是国内极少数具备全功能GPU研发能力的企业 。公司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其强大的创始团队与技术基因。创始人张建中拥有深厚的行业背景,曾担任英伟达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经理长达15年,对GPU技术和市场有着深刻理解 。
公司核心团队成员多来自英伟达、AMD等国际芯片企业,具有丰富的GPU研发经验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共有员工1122人,其中研发人员873人,占比高达77.81%,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研发团队中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达71.25%,为公司持续技术创新提供了坚实基础 。
2.2 全功能GPU架构:MUSA统一系统架构
摩尔线程采用自研的MUSA(Moore Threads Unified System Architecture)统一系统架构,其芯片集成AI计算加速、图形渲染、视频编解码、物理仿真和科学计算四大引擎,在国内GPU领域独树一帜 。这一架构使摩尔线程能够同时支持AI计算加速、图形渲染、物理仿真和科学计算、超高清视频编解码等多种功能,实现了单芯片架构同时支持多种技术的突破 。
截至目前,摩尔线程已成功推出四代GPU架构,包括"苏堤"、"春晓"、"曲院"和"平湖",产品覆盖了从数据中心到消费端的多种应用场景 。其中,最新的"平湖"架构率先支持FP8精度计算,可高效适配主流大模型的原生计算需求,片间互联速率达800GB/s,显存容量提升至80GB,性能指标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
2.3 技术突破:填补国内多项技术空白
摩尔线程在多项关键技术上实现了突破,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空白:
1. 全计算精度支持:已成为国内少数能够提供从FP8到FP64全计算精度支持的GPU厂商 。
2. DirectX 12支持:国内率先推出支持DirectX 12图形加速引擎的国产GPU企业,为游戏和专业图形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
3. 千卡GPU智算集群:基于MTT S5000产品构建的千卡GPU智算集群效率超过同等规模国外同代系GPU集群计算效率 。
4. 全功能GPU路线:与多数企业聚焦单一功能不同,摩尔线程选择了技术门槛极高但战略意义重大的全功能GPU路线,这在国内GPU企业中较为少见,也比较有难度 。
5. 车载GPU领域突破:公司"长江"SoC芯片预计将于2026年导入并量产,性能目标对标高通骁龙8295,在车载智能座舱领域实现突破 。
三、业绩快速增长:从巨亏到高毛利的转型之路
3.1 营收爆发式增长,复合增长率超200%
摩尔线程的营收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584.08万元、12,147.38万元、43,231.69万元和70,176.19万元,三年半累计营收达12.1亿元 。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复合增长率高达208.44%,特别是2024年同比增长253%,增长势头强劲 。
更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上半年,摩尔线程实现营业收入7.02亿元,已经超过了2024年全年的4.38亿元,显示出公司业务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
3.2 毛利率大幅提升,亏损持续收窄
摩尔线程的毛利率从2022年的-70.08%大幅提升至2024年的70.71%,2025年上半年为69.14%,基本保持稳定 。这一变化反映了公司产品竞争力和市场认可度的快速提升,以及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优势。
在净利润方面,虽然公司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但亏损额正在逐年收窄。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摩尔线程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40亿元、-16.73亿元、-14.92亿元和-2.71亿元,三年半累计亏损约52.7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上半年亏损额仅为2.71亿元,较2024年全年的14.92亿元大幅收窄,显示公司正逐步接近盈亏平衡点 。
3.3 巨额研发投入,构建技术壁垒
作为技术密集型企业,摩尔线程在研发方面投入巨大。2022-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11.16亿元、13.34亿元和13.59亿元,累计研发投入金额38.10亿元,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高达626.03%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为5.57亿元,研发费用率为79.33%,依然保持高位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及其子公司已取得514项专利,其中境内专利499项,境外专利15项。境内发明专利453项,实用新型专利33项,外观专利13项,专利质量较高 。这些专利主要覆盖了处理器架构设计、AI应用、驱动软件设计、GPU算力集群等关键技术领域,充分展示了摩尔线程在技术创新上的深厚积累 。
3.4 客户结构与产品结构分析
摩尔线程的客户集中度较高。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占比分别为89.86%、97.45%、98.16%和98.29%,呈逐年上升趋势 。2025年上半年,公司对第一大客户"R"的销售额占比高达56.63%,对第二大客户的销售额占比为30.91%,前两大客户合计贡献了87.54%的收入 。
从产品结构来看,摩尔线程的AI智算产品从2023年的"零收入"一跃至2024年的3.36亿元,占比77.63%,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增至6.65亿元,占比94.9%,成为公司的绝对支柱产品 。相比之下,专业与桌面图形加速产品收入持续萎缩,2025年上半年合计仅3284万元,占比不足5% 。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AI智算产品中,集群系统集成业务贡献显著,2025年1-6月该业务占比高达79.12% 。这表明摩尔线程目前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基于GPU的智算集群解决方案,而非单一GPU芯片产品。
四、80亿募资用途分析:三大研发方向引领未来发展
4.1 新一代自主可控AI训推一体芯片研发项目
摩尔线程计划投入25.10亿元用于新一代自主可控AI训推一体芯片研发项目,占总募资额的31.38% 。该项目将聚焦于提升AI训练和推理的性能和效率,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大模型训练和推理需求。
这一芯片将支持FP8到FP64全计算精度,适配主流深度学习框架,目标是在AI训推一体领域实现技术突破,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项目完成后,预计将显著提升公司在AI算力市场的竞争力,为国内大模型训练和推理提供国产替代选择。
4.2 新一代自主可控图形芯片研发项目
公司计划投入25.02亿元用于新一代自主可控图形芯片研发项目,占总募资额的31.28% 。该项目将专注于提升图形渲染性能和兼容性,支持最新的图形API标准,如DirectX 12和Vulkan等。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目前摩尔线程的图形产品收入占比不足5%,但公司仍将大量资金投入图形芯片研发,表明其坚持全功能GPU路线的战略定力 。公司表示,已着手推进新一代图形芯片的研发与产业化布局,未来将通过技术突破和产品迭代,逐步恢复并提升在图形加速市场的竞争力 。
4.3 新一代自主可控AI SoC芯片研发项目
摩尔线程计划投入19.82亿元用于新一代自主可控AI SoC芯片研发项目,占总募资额的24.78% 。该项目将聚焦于车载智能座舱、边缘计算等领域,开发高性能、低功耗的AI SoC芯片。
公司已推出的"长江"SoC芯片预计将于2026年导入并量产,性能目标对标高通骁龙8295 。该芯片将集成AI计算、图形渲染和多媒体处理等功能,为智能汽车、智能终端等领域提供国产解决方案。
4.4 补充流动资金
公司计划将10.06亿元募资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占总募资额的12.56% 。尽管截至2024年末,公司拥有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52.46亿元,但考虑到GPU行业的高研发投入特性和市场竞争环境,补充流动资金有助于增强公司抗风险能力,确保业务持续稳定发展 。
五、市场影响与A股受益股分析
5.1 国产GPU市场格局与摩尔线程的地位
目前,中国AI芯片市场仍由国际巨头主导。2024年,英伟达(全功能GPU)、华为海思(ASIC)和AMD(GPGPU)在中国AI芯片市场的份额分别为54.4%、21.4%和15.3%,而摩尔线程在国内GPU市场的份额不足1% 。
尽管市场份额较小,但摩尔线程在部分性能指标上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例如,公司MTT S80显卡的单精度浮点算力性能接近英伟达RTX 3060;基于MTT S5000产品构建的千卡GPU智算集群效率超过同等规模国外同代系GPU集群计算效率 。
随着摩尔线程IPO过会和后续资金投入,公司有望加速技术迭代和市场拓展,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推动国产GPU产业发展。
5.2 A股GPU概念股表现及受益逻辑
摩尔线程IPO过会的消息引发了A股市场对GPU概念股的关注。在摩尔线程IPO进程推进期间,多家与摩尔线程有关联的上市公司纷纷公告相关持股情况,相关个股表现活跃 。
根据公开信息,以下上市公司与摩尔线程存在股权或业务合作关系:
上市公司 关联关系 持股比例
和而泰(002402.SZ) 直接持股摩尔线程 1.0262%
盈趣科技(002925.SZ) 直接持有摩尔线程股份 0.3351%
ST华通(002602.SZ) 间接投资摩尔线程 穿透后约0.35806%
厦门国贸(600755.SH) 参与投资基金持有摩尔线程股份 0.67%
万和电气(002543.SZ) 参股基金持有摩尔线程186.559万股 -
七匹狼(002029.SZ) 母公司间接持有摩尔线程和宇树科技部分股权 -
瑞丰新材(300910.SZ) 间接参与投资摩尔线程 -
宏力达(688330.SH) 间接持有摩尔线程约0.3% -
晶盛机电(300316.SZ) 控股股东间接持股摩尔线程 -
初灵信息(300250.SZ) 合计间接持股摩尔线程约0.0229% -
中天科技(600522.SH) 全资子公司认购基金持有摩尔线程股权 -
从上表可以看出,和而泰是A股中唯一直接持有摩尔线程超过1%股份的上市公司,同时公司还承接了摩尔线程30%以上的GPU模块代工业务,与摩尔线程业务绑定深度较高 。盈趣科技也直接持有摩尔线程0.3351%的股份,占其发行前总股本的0.3351% 。
此外,东华软件(002065.SZ)与摩尔线程签订了三年50万片采购协议,成为摩尔线程的重要客户 。这一合作关系将为东华软件带来稳定的业务增长,同时也反映了摩尔线程产品的市场认可度正在提升。
5.3 产业链受益分析
摩尔线程的快速发展将带动整个GPU产业链的发展,以下几个环节的企业有望受益:
1. GPU设计企业:随着摩尔线程等国产GPU企业的崛起,国内GPU设计企业将获得更多市场机会和技术积累。
2. 半导体制造与封测企业:GPU芯片需要先进的制造和封测工艺,相关企业有望获得更多订单。润欣科技独家承担摩尔线程车载GPU封装,通富微电提供先进封装技术,胜宏科技供应高端PCB 。
3. 散热与电源管理企业:高性能GPU需要高效的散热和电源管理解决方案,相关企业有望受益。
4. 软件生态企业:GPU的发展离不开软件生态的支持,包括操作系统、编译器、开发工具等领域的企业将获得新的发展机会。
六、未来展望:机遇与挑战并存
6.1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摩尔线程的快速过会得益于中国政府对半导体产业的大力支持。2025年,证监会推出科创板"1+6"系列政策,旨在通过制度创新提升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适配性 。新政设立科创成长层,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为摩尔线程等硬科技企业提供了上市便利。
此外,中国政府长期以来一直强调芯片国产化的重要性,通过税收优惠、研发补贴等政策支持半导体产业发展。随着中美科技竞争加剧,国产替代需求将持续增长,为摩尔线程等国产GPU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6.2 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GPU市场竞争激烈,摩尔线程面临着来自国内外厂商的双重挑战。国际市场上,英伟达和AMD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国内市场上,华为海思、寒武纪、海光信息等企业也在AI芯片领域加速布局 。
与此同时,国内其他GPU企业如沐曦、壁仞和燧原也在积极推进IPO进程。其中,沐曦已于6月30日受理、9月21日第二轮审核问询后,正在等待上会公告;燧原科技、壁仞科技于去年8月、9月发布辅导备案报告 。这表明中国高性能GPU与AI算力芯片企业正在加速迈入资本市场,行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6.3 公司发展前景与盈利预测
摩尔线程预计,公司最早将于2027年实现合并报表盈利 。这一预测基于市场空间、产品研发、客户接洽及导入情况等因素,假设AI智算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超50%、毛利率维持在60%以上且期间费用率快速下降 。
随着募资项目的实施,摩尔线程有望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特别是在AI训推一体芯片领域,随着大模型应用的普及,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为公司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6.4 风险提示
尽管摩尔线程的发展前景广阔,但投资者仍需关注以下风险:
1. 持续亏损风险:截至2025年6月30日,摩尔线程累计未弥补亏损约14.78亿元,公司预计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后,账面累计未弥补亏损将持续存在,导致一定时期内无法向股东进行现金分红 。
2. 客户集中风险:公司客户集中度高,2025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高达98.29%,其中对单一客户"R"的销售占比达56.63%,一旦核心客户订单中断或推迟,公司业绩将面临大幅波动风险 。
3. 技术迭代风险:GPU行业技术迭代迅速,若公司不能及时跟进技术发展,产品可能面临竞争力下降的风险。
4. 供应链风险:2023年10月,摩尔线程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已对公司造成实质性影响,如基板报废计提跌价准备2027万元、生产设备减值394万元、S4000板卡市场化进程受阻等 。若未来美国进一步收紧出口管制,公司供应链稳定性将面临更大挑战。
5. 生态建设风险:GPU市场的真正壁垒在于软件生态。英伟达凭借CUDA生态锁定3000万开发者,形成近乎垄断的优势。摩尔线程的MUSA生态与CUDA的兼容进展将直接影响其市场竞争力 。
七、结语:国产GPU产业的崛起之路
摩尔线程88天闪电过会,80亿募资将投入核心技术研发,这是中国GPU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作为国内极少数兼顾图形渲染与AI计算的国产GPU企业,摩尔线程的快速发展将加速国产算力生态建设,推动中国半导体产业迈向更高水平。
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摩尔线程在市场份额、技术积累和生态建设等方面与国际巨头仍存在差距。公司未来的发展既面临着国产替代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技术迭代、市场竞争和供应链安全等多重挑战。
对于投资者而言,应理性看待摩尔线程的投资价值,既要看到国产GPU产业的巨大潜力,也要充分认识到行业的高风险性。对于摩尔线程而言,上市只是起点,如何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份额,如何构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将是公司未来需要面对的核心问题。
无论如何,摩尔线程的IPO过会标志着中国GPU产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随着越来越多的资本和人才进入这一领域,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GPU产业将在不久的将来实现更大的突破,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