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圈密集反腐,透露了什么信号?

发布时间:2025-09-17 15:47  浏览量:6

9月16日,“廉洁安踏”发布的一则通报引发了市场关注:截至2025年8月,因严重舞弊触犯集团红线被辞退的员工达74人;涉嫌违法犯罪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的内外部人员46人(内部21人,外部25人),其中包含总裁级1人,总监级14人、经理级4人。

同时,还有3名离职人员因在职期间职务犯罪被追诉,违反诚信廉洁责任条款的舞弊供应商及合作伙伴45家,查处案件涉及违法犯罪金额约3000万元

安踏并非个例,几乎在同一时期,中乔体育、柒牌、七匹狼纷纷对过去的经营进行“地毯式”扫描。服装行业仿佛约定好了,要在销售淡季里先给自家动一场外科手术。

如果把镜头拉远,你会发现这场“廉洁风暴”早已在多个行业上演,在地产圈刮得最凶。恒大、融创、万达、华夏幸福,这些曾经的高周转“天王”如今排着队上演“自我举报”:有的区域总主动交回千万回扣,有的营销总监连夜出境被拦。

泰禾集团董事长黄其森被带走的消息传出后,地产圈集体倒吸一口凉气——难道清算潮要开始了?

总所周知,在房地产最癫狂的岁月,项目跟投、内部配资、表外公司层层叠叠,高管们一边喊着“命运共同体”,一边把利润提前装进口袋。如今房子卖不动、融资断流,曾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总部,开始把往年的账本一页页翻出来,颇有一种“秋后算账”的味道。

互联网的故事同样直白。过去十年,流量像自来水一样打开就有,腾讯、阿里、字节、美团、京东拼命抢用户、抢时长、抢商家,采购、推广、补贴、返点……所有环节都在“跑步钱进”。

为什么反腐偏偏在经济放缓时集中爆发?道理并不新鲜。高速增长期,企业最关心的是把蛋糕迅速做大,市场部门“跑马圈地”,渠道“野蛮生长”,审计、风控常常要给业务让路;一旦增速放缓、利润变薄,那些曾被高增长掩盖的“跑冒滴漏”立刻显形。

另外,整体经济增速放缓,各行各业不可避免会受到影响。市场的“内卷”必然倒闭企业从追求规模扩张转向追求精细化运营和利润。

企业圈的“反腐风暴”,绝非偶然的孤立事件,而是经济步入深度转型期的一幅深刻缩影。

它清晰地揭示:当狂奔的增量市场放缓脚步,粗放增长所掩盖的管理沉疴与制度漏洞便再也无法隐藏。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不是“秋后算账”,而是一场迟来的“刮骨疗毒”,是企业从追求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式增长的必然阵痛。

这场静默的风暴终将过去,但它所催生的合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