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饸饹面老板怼人翻车,1.5万家倒闭内幕
发布时间:2025-08-28 16:13 浏览量:9
河南那家饸饹面馆最近“火了”,但这把火,烧得可不太体面。靠着老板的骂街行为、顾客续面事件以及随后引发的一系列闹剧,这家小店硬生生从地方美食的平凡境地,把自己推向了舆论漩涡,最终落得被万人差评“教做人”的结局。看似只是小地方的一段闹剧,但细琢磨,这事儿不单是一家面馆的翻车现场,更是整个行业“生意经”的大翻新。
说到饸饹面,我老家也有,吃着实惠、带着日子里的踏实劲儿。有几块羊肉加辣子,再配蒜瓣羊汤,一大碗13块钱打底,这是大家图它既能果腹又能暖心的原因。不大的饭馆,老板多是夫妻俩,来来去去全是熟人,吃个面大家也能扯会儿家长里短。这事过去也简单,如果有顾客告诉老板“师傅,再来一份续面”,往往是豪爽地回一句:“没问题,吃饱了才行嘛!”本分劲儿,是面馆生意的底色。
可这位河南的老板呢?完全把这门朴素的生意玩出了新花样——顾客续面,店员不高兴;顾客差评,老板更不高兴;网友吃瓜,老板干脆“抄家伙”,甩上犀利的骂战话题,想着流量能入袋。结果呢?往“精致摆烂”的方向走,果断扑街。签和解协议是假,撕破脸讽刺对方“七匹狼”是真;道歉是嘴上说的,内心还在喊“你们继续来整我”。可惜,顾客不是沉默羔羊,面馆最终撑不住舆论攻势关门大吉。
让人琢磨的是,这家老板搞的“续面风波”、骂街上热搜,这似乎早已不只是那一碗饸饹面的事儿。面馆行当看着简单,不就是压面、煮面加配汤嘛,但随着时代变化,竞争的水早就深过老家那口羊汤锅。
你知道吗,现在全国有60多万家面馆,其中八成是夫妻店,连锁店只占不到两成。这夫妻店,就是我们小时候常见的那种街边小铺,木头杠子压面,夫妻俩搭伙,一卖一收,实诚又接地气。可连锁面馆呢,一板一眼讲运营,靠融资扩张,开进商场,摆上一碗几片冻肉配汤包的“高端预制面”,卖出二三十块的价格。就这,还得年轻人愿意掏钱买单。
讲良心话,面馆这行能活,靠的还是熟客与人情味。就像我前阵子去扬州吃的那家面馆,老板胖乎乎一脸憨厚,不是劝我们多点菜,而是忙里忙外,非要说“伙计们别点那么多,分量大,吃不完可不划算!”一碗面吃出了老街坊的温度,感觉不单是吃饭,更像和日子打个照面。这样的店,真不用搞什么噱头营销,口碑会替它输送源源不断的回头客。
可眼下有些自身难保的小面馆老板学坏了——撸胳膊怼顾客,或者玩“难吃也要套路你”的把戏。河南的饸饹面老板挑战着顾客的底线,成都曾有不准拍照的面馆,动辄给食客“甩脸色”,郑州那些排队烧烤摊早晚也走不远。说白了,这是把流量当成救命稻草,却没能守住行业本分,结果就是一摔一溃不成军。
但讲真,现在这个行当确实够“夹生”的。一面是连锁店发展受限,靠资本虚高估值一番融资砸钱,结果关门的比新开的还多;一面是街边小面馆的拼死竞争,死守传统或者热衷搞宣传,但难敌市场的冷漠。去年,全国新增了9万多家面馆,但倒闭的有“五成”,甚至连二手设备都没人回收。面馆老板们活得艰难,可又太急功近利,看不清商机的方向。
中国烹饪协会也说了,上半年餐饮业增速下降、竞争更加惨烈。这说明,不少家老板已经坐在钢丝绳上,经受内外夹击。可这河南老板呢?明知道生意难做,却主动上门和顾客“对线”,为了涨粉与骂战大开面馆的低分账号,到头来,把自己送进社会话题的“反面教材榜单”。如果现在有再开一家面馆的机会,对方可能连干的心都不敢提。
其实说到底,无论是饸饹面、炸酱面还是重庆小面,最本质的竞争还是那点“实在”——物美价廉,老板态度和善,好吃有回头率。哪里是靠流量就能撬开的江湖?扬州那老板懂这些道理,河南这位若能好声好气劝顾客减少续面次数,或者在事件风波时认真道歉,或许还能挽回局面。但他偏偏挑硬棒子拿,最后只落得个“生意经凉凉”。
这事儿告诉我们:生意是日子,日子是人情,面馆之道的核心,一直是实在和善意。搞噱头、玩套路都不是长期饭票,不但顾客不买账,自己还得吃眼前亏。面馆老板们,不论是连锁还是夫妻店,都得知道,“吃面吃什么?”吃的是暖心味道,吃的是有人情、有实惠。如果这条路走不稳,最终只能沦为一次次教科书式的惨案,留下唇齿上的伤,丢了锅底里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