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黄酒,“品牌”二三事(下)

发布时间:2025-08-08 05:35  浏览量:1

练习写作,学习表达。大家好,我是韩哲,今天我还是一个努力向上的南阳黄酒人。

停更了几天,今天继续,完成这个课题下的最后一篇作业。

中篇的结尾,是下边这段话:

有“品”无“牌”的南阳黄酒产业带,何时能出现一个有辨识度和知名度的区域性知名品牌?

当南阳的黄酒企业,开始关注产品矩阵、包装设计、市场营销/布局、人才梯队、IP打造、场景营销、文化输入和输出等具体的、有序的,和品牌定位有关的动作的时候,距离诞生“南阳黄酒”这个区域公共品牌里的“知名品牌”,已经不远了。

这段话,像一碗鸡汤,看起来很有营养,实则没有多大“价值”。

但南阳黄酒如果想要闯出去,就要既有品又有“牌”,肯定跟上边这些动作,密不可分。

结合这几年,我们的一些实践、学习和思考,在这个尾篇,做个“相对干货”的梳理。

列举三点,仅供参考。

第一步|商标注册

现在很多商家、企业,都有了商标意识,也正因此,商标变得越来越难注册,“好的”商标更甚。

什么是好的商标?

顾名思义:就是有大众通识的、好记的、有寓意的、与产业深度相关的。一说起来,消费者的脑海里就有画面感、定位感,大差不差的都知道是什么产品。

如下,常见的商标命名的方式(其中不乏很多好商标):

地名类:茅台酒(地名)、会稽山黄酒(历史地名)、青岛啤酒(地名)、燕京啤酒(历史地名)、泸州老窖(地名)、五常大米(地名)、鄂尔多斯服饰(地名)、长安汽车(重庆的古称)等等...

历史人文类:仲景集团(历史人名)、杜康酒(历史人名)、仰韶酒(历史遗迹)、古越龙山黄酒(历史文化)、会稽山黄酒(历史地名)、刘伶醉酒(历史人物)等等...

产品属性类:可口可乐饮料(快乐)、舒肤佳日用品(皮肤舒适)、七匹狼服饰(男性的坚韧勇猛)、奔驰汽车(快)、农夫山泉(水质优良)、娃哈哈(快乐)、闷倒驴白酒(后劲大)、闻风倒黄酒(也算是产品属性的一个)等等...

人名类:李宁服饰(创始人)、杨孝业胡辣汤(创始人)、王守义十三香(创始人)、京东(人名组合)等等...

特殊寓意类:华为(中华有为的寓意)、阿里巴巴(典籍故事)等等...

再如,我们河南家门口那些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品牌:好想你红枣、“想念”不如见面的面条、蜜雪冰城、双汇食品等等等等...

一般来讲,一个企业都会选择申请好几个商标,这个事是会上瘾的。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肯定会经历很多事情、学习一些知识、沉淀一些经验、产生一些新的思路、制定一些新的战略。

这个过程中储备下来的某个商标,极有可能会成为未来企业主打的品牌...

就比如说我们吧,主战商标的转换,从一开始“邓国公”商标的使用,到目前的“闻风倒”的品牌战略。这跟后来的学习、经历和规划思维,有很大的关系。

所以,有一个好的商标名字重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经历,再储备几个更有寓意的商标名字,更重要。

好的品牌名称,更容易做大做强。

比如说:茅台、好想你、想念、思念、杜康、仲景、青岛这样的品牌名,你一定也很喜欢。即使在它们都还没出名之前,但凡你有点商标方面的认知和意识,如果有机会,我想你也很想要吧!

第二步|包装设计

如果真的有既想做个产品、又想让产品走出去的想法,在经历过一定周期的普通包装(设计)尝试以后,一定要有在包装箱上花点钱、下点大功夫的想法。

包装是一个企业产品的牌面,人靠衣装马靠鞍,在产品包装上同样重要。有个良好的第一印象,无形中会降低消费者购买的难度,增加选购的信心。

比如:2022年底,我们第一次花“重金”,找专业的品牌策划公司,给一个产品的包装做了个升级。十天后的2023年元旦,是新品发布的时间,结果在不到十天的时间里,我们做的第一批2000个箱子,几乎就销售一空了。

同样的创新,先后体现在两个单品上。分别为:一件=2.5L*2壶、1件=1L*6瓶(内搭三个两瓶装的手提袋)。

截止目前,南阳地区,至少有七八家以上的黄酒品牌,在模仿使用这两个单品的规格设计。

除了外包装(纸箱),我们在容器上也做了一些创新和改变。

2021年4月底,我们一改原来普通的pet塑料容器(3/5/10斤装),将产品容器更换为2斤和5斤的食品级(PP)的塑料容器,也一度受到了市场的欢迎。解决了客户拎着大壶,一次性喝不完怕坏的烦恼;也解决了客户想轻便的在冰箱内储存、制冷的需求。

截止目前,南阳地区,至少有10个以上的品牌,在模仿使用我们的这个瓶型。

所谓的包装,其实也包含了因素。

比如:

容器上:玻璃容器、陶瓷容器、塑料容器等等;

内饰上:泡沫、珍珠棉、瓦楞纸等等;

包装箱上:瓦楞纸、、精品礼盒等等。

一个产品的包装元素,包括但绝不仅仅限于这些,且都有材质和容量之分。黄酒之外的有些,咱也不专业,只是一知半解。

上一期聊过,如果只是想做个产品卖卖,随便找个印刷厂设计和印刷一批箱子,就行了。

如果想要走品牌路线,那找一个专业的品牌策划公司,做一系列关于品牌元素上的设计,是绕不开的一条路,如:logo、IP、包装箱、视觉系统、门店系统等等。我们上述的那些品牌列举,无一不是这样。

在这里,我先简单鸣谢一下,闻风倒先后战略合作的的两家品牌策划公司:南阳好思想品牌策划的宝总,和河南至觉品牌策划的张延总。

祥尽的,下一期会有关于“闻风倒品牌升级之路”的专门介绍。

大家想找她们合作,我可以牵线。

第三|市场布局

搞企业、做产品,不做市场,在我的认知里,不叫躺平,跟耍流氓没什么区别。

近一个月,我的老师在跟我们反复强调一个逻辑,大概是这样的:想搞的、看准的事情,先去做,有没有经验不重要,能不能做好不重要,哪怕到最后做的像一坨狗屎,起码也是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

回到搞产品,做市场这个事情上来,是不是也是这个逻辑?

我们都在南阳市场上,见到过各种、无数外来的产品,有些产品,又有很多品牌同时在市场上出现、竞争。

那同样的逻辑,放到南阳黄酒这个区域性产业上,为什么消费者在南阳市区、在郑州市区,就很少看到很多南阳黄酒品牌的影子呢?

南阳,是南阳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市区汇聚最多的,大多是南阳周边县区的原始居民。每个人都有一份很浓厚的家乡情结,这种情结是从小到大积淀出来的,是刻在骨子里的。

谁不想在南阳市区,很容易的就买到自个老家的黄酒?南阳为啥很多县区的黄酒,在南阳市区就没有呢?

郑州,是南阳人在河南省内落户俺家、购房置业做多的一座城市。据我这三四年往返郑州,听相对权威的老乡们说的数据:在郑州市,有着将近300万南阳人...

如果说,生活在南阳市区的人,出门随便就能买到南阳地区不管哪个县的黄酒,不稀缺、不稀奇、谈不上缓解乡情,那常年生活在郑州的300万南阳老乡们,有没有这种需求呢?

早些年做销售的时候,我的师傅跟我讲过一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有市场。顺势推理一下,有南阳人(密集型)的地方,是不是就有南阳黄酒的市场?

反馈一组真实的数据:

截止目前,

闻风倒刘集黄酒的源头工厂在邓州市刘集镇,运营中心和中转仓库在南阳市区。

南阳市区目前专卖店和社区店,分布有6家,合作的经销渠道压缩淘汰后有80家左右;周边县区专卖店有3家。

郑州市区设有2个中转仓库,筛选淘汰后还在合作的渠道有30余家...

虽然不多,但是在动!

南阳黄酒在目前,被定义最多的就是南阳特产。

按照有南阳人的地方,就有南阳黄酒的市场这个逻辑,南阳市区和郑州市区,就是我们终点布局的两个城市。可以预想到的是,只要闻风倒这个品牌不夭折、团队不解散,无论多少年,这两个城市一定是我们持续深耕的战场。

慢不怕,怕的是不动!

第四|自我勉励

我们是古老的南阳黄酒产业的后辈、晚辈、年轻一辈,这个行业的前辈,都是我们的老师。

前、中、后三期分享的这些内容,并没有抬高自己、贬低他人的意思。

我只是觉得,南阳黄酒这么好一个产业,目前的发展现状,有些不应该;

我只是觉得,这么多有实力的行业前辈,完全可以再往前迈一步,先来耕耘一下家门口的南阳市场,如果可以,再去培育一下300公里开外的郑州市场;

我只是觉得,在南阳这么一个富有历史文化韵味的城市,我们完全可以以此为背景,让南阳黄酒以另一种“文人雅客喜爱”的姿态,让更多的人听到它、看到它、品尝到它、多频次的买它...

这两年,在南阳和郑州,我曾多次跟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分享过一个观点(例子):在南阳:常住人口有200多万人,靠闻风倒一家,一年撑死了让10000人知道,5000人咨询,3000人购买,即使再坚持几年,数据变化也不大。

但如果,南阳的38家大黄酒厂,有19家来了南阳。带上闻风倒有20家,一家影响10000家,20家影响的就是20w人。这20万人里,总有三几万是喜欢刘集黄酒的吧?总有三几万是喜欢石龙堰、光照、尧宝、五朵山、祁仪黄酒的吧?

我给同行带来客户的同时,同行是不是也给我带来了客户?

这种与荣俱荣的场面,一定是大家都欢喜的。即使有搅局者,那有能差到哪里去呢?肯定比现在好吧!

作为后来者、前辈,我非常希望同行业之间的交流,因为这将使我成长。再者,同行业之间的能建立起健康的交流和互通,才是这个产业的希望。

笔者韩哲

80后邓州人

闻风倒®刘集黄酒品牌创始人

河南闻风倒酒业有限公司主理人

南阳市中小民营企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

讲述南阳故事

宣扬南阳文化

推介南阳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