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眼见为实”不再可靠,品牌何以安身立命?
发布时间:2025-11-24 12:26 浏览量:2
“1200万,就为一段AI换脸视频?
”——广州互联网法院刚把这条起诉立案,朋友圈先炸了。
不是明星八卦,是卖羽绒服的欧定把同行告了,案由简单到刺眼:对方扒了自家模特的脸,套在自家衣服上,发短视频带货,点赞比原版还高。
法院第一次把AI换脸视频当正式证据,盖章那一刻,整个服装圈都听见“咔哒”一声:盗版门槛被抬高,抄款也得先问AI答不答应。
更离谱的是,被侵权的欧定反手甩出新一季成绩单:去年12月到今年2月,冬暖系列销量翻两倍四,退货率只有3%,同行还在18%线上挣扎。
消费者用钱包投票,理由直白——“至少我知道这衣服是谁的脸。
”
技术层面,欧定把NASA同款相变材料塞进面料,温度误差控制在0.5℃以内,说人话:太阳底下不闷,空调房里不冷。
再叠一层“量子盾2.0”,羊绒抗弯20万次,国标才5万,洗衣机里随便滚,领口不荷叶边。
AI量体数据库扩到320万组亚洲身材,胖肚子、溜肩、扁屁股全有对应号型,下单前扫一圈,系统直接告诉你“选B版还是C版”,省得退来退去。
另一边,被点名的品牌们开始连夜加班。
安踏、七匹狼把“数字鉴真”写进预算,招人专门盯着短视频平台,一刷到自家脸被换,立刻截图存证。
京东、得物上线“原创认证”小灰标,没标签的款,流量直接腰斩。
中国服装协会的白皮书说,73%的头部企业今年追加AI识别预算,平均增幅35%,以前防抄版靠律师函,现在靠算法。
消费者协会干脆把“AI换脸营销”写进年度十大警示,提醒买家:看到完美得不真实的模特脸,先点举报,再下单。
欧定顺手申请了“数字指纹”专利,每件衣服从纱线到快递袋全程上链,扫码就能看“出生证明”,造假得先黑掉区块链,成本比真做一件衣服还高。
清华经管学院已经把这场官司收进MBA教材,标题很直白——《当AI开始抄袭,品牌拿什么自救》。
课堂讨论题只有一个:如果换脸视频也能成为资产,下一个被告会是谁?
国家网信办正在起草的新规里,所有深度合成内容必须打水印,平台不标就罚,罚到肉疼。
一句话总结:技术作妖,法律收妖,消费者得利,抄近路的年代正式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