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女首富接班了
发布时间:2025-11-17 19:12 浏览量:2
2025年11月12日,中国食品行业见证了一场教科书式的企业传承——据“福建发布”消息,日前达利食品集团宣布,创始人许世辉之女许阳阳接任集团总裁,正式接手这家食品巨头。
这位刚刚在《2025胡润女企业家榜》上以260亿元财富登上福建女首富宝座的女性,用17年时间完成了从基层员工到集团掌门的漫长蜕变。
许阳阳的接班故事,颠覆了人们对“富二代”的所有想象。1983年出生的她,在6岁那年见证了父亲的创业起点——一条二手饼干生产线,一间月租300元的石头厂房。
谁也没想到,这个在机器轰鸣声中长大的小女孩,36年后会成为这个食品帝国的掌舵者。
2001年,许阳阳考入厦门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彼时的达利食品已经初具规模,但她并没有享受“大小姐”的特殊待遇。
在校期间,她经常被父亲要求利用业余时间到公司熟悉运作。“那时候她总是默默地跟在管理层后面学习,拿着小本子记下每个生产环节的要点。”一位达利的老员工回忆道。
大学毕业后,许阳阳选择远赴英国深造。这不是简单的镀金之旅,而是为将来接班做足准备。“父亲常说,要做国际化的企业,先要有国际化的视野。”她在后来的采访中这样解释留学的初衷。
2008年,25岁的许阳阳从英国学成归来,做出了让许多人意外的选择——不进总部,下车间。
“她在车间里一待就是一天,跟着老师傅学烘烤技术,研究包装细节。”一位老员工回忆,“有一次为了调试新设备,她在生产线旁守到凌晨,工装上都沾满了面粉。”
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她对品质的执着。在担任车间主任期间,她发现一批饼干产品的色泽不够均匀,当即要求整条生产线停产排查。
“大家都觉得这点小问题不影响销售,但她坚持必须找到原因。”技术部主管回忆道,“最后我们发现是烘烤温度传感器出了偏差。这个细节如果被忽略,长期下来会影响品牌口碑。”
这不是作秀,而是实打实的历练。从车间主任到副厂长,从工会管理到品牌运营,她在每一个岗位上都沉下心来学习。
在工会工作期间,她推动改善了员工食堂的伙食标准,还在厂区设立了医务室。“她能叫出很多老员工的名字,知道他们家里的情况。”工会副主席这样说。
这种从泥土里长出来的经验,让她比任何空降的高管都更懂这个企业。2010年,许阳阳正式出任达利食品集团副总裁,开始协助父亲处理日常经营管理事务。
此时的她,已经不再是那个刚回国的小姑娘,而是对食品生产全流程了然于胸的合格管理者。
接班不是请客吃饭,而是要拿出真本事。许阳阳用三场漂亮的战役,证明了自己不只是许世辉的女儿,更是达利食品合格的接班人。
第一仗:上市闪电战。2015年,32岁的许阳阳扛起了达利食品港股上市的重任。这对于一个年轻女性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那段时间,她就像个永动机。”一位参与上市项目的投行人士回忆,“白天在香港路演,晚上飞伦敦,第二天一早又要见投资者。但她对每一个数据都了如指掌,对每一个问题都应对自如。”
最让投资界印象深刻的是她在路演中的表现。面对机构投资者的尖锐提问,她从企业战略、财务数据到运营细节都能对答如流。
“这位年轻女性对食品行业的理解之深,让人刮目相看。”一位参与路演的基金经理评价道。8个月——从启动到上市,她创造了当年消费品行业的最快纪录。
2015年11月20日,达利食品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当年全球最大的消费品IPO项目。这一仗,让她在集团内部树立了绝对的威信。
第二仗:产品翻身仗。2017年,面对达利“只会模仿”的质疑,许阳阳力排众议推出豆本豆豆奶。
当时,国内豆奶市场虽然品牌众多,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许阳阳敏锐地察觉到消费升级的趋势,决定进军高端植物蛋白饮品市场。
“我们要做就做不一样的产品。”在研发最困难的时候,她给团队打气,“创新就是要在没人看好的地方闯出一条路。”
研发过程并不顺利。技术团队在豆腥味去除和营养保留之间难以找到平衡点,项目一度陷入停滞。许阳阳亲自驻扎在研发实验室,与技术团队一起讨论解决方案。
“记得有一次,我们测试了二十多种工艺组合,直到凌晨三点才找到最佳方案。”豆本豆研发团队负责人回忆道。
三年磨一剑,豆本豆一举拿下4项发明专利,通过创新的破壁技术和无菌包装工艺,实现了高蛋白、无添加的突破。
上市首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成为达利新的增长引擎。这不仅仅是业绩的增长,更是达利从“模仿者”到“创新者”的转型宣言。
第三仗:出海突围战。2023年,许世辉基于全球产业格局提出出海战略,许阳阳再次担起重任。
她亲自带队考察东南亚市场,在印尼的烈日下连逛二十多家小店,记录当地人的消费习惯。“她不仅去大商超,更要到街边小店和传统市场,了解最真实的消费场景。”随行人员透露。
在沙特考察期间,她发现当地消费者对甜度的偏好与国内差异很大,立即调整了产品配方。“出海不是简单地把货卖到国外,而是要真正理解那个市场。”她的务实作风,让达利的海外布局稳扎稳打。
如今,达利在印尼、泰国、越南、沙特建立了四大生产基地,海外版图初具规模。这些基地不仅服务当地市场,还成为达利全球化供应链的重要节点。
许阳阳深得父亲经营理念的精髓,但又注入了属于自己的新思维。许世辉那一代企业家的核心智慧可以总结为三句话:
①把大品牌做便宜——让普通老百姓都吃得起品牌货。
②把渠道做深做透——从一线城市到乡镇小卖部无处不在
③把产品做简单——一个爆款吃十年
这套逻辑让达利在过去三十年所向披靡。从达利园蛋黄派到可比克薯片,从好吃点饼干到和其正凉茶,达利的每个产品都精准击中了中国消费者的需求痛点。
但许阳阳清楚地知道,时代变了。她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说:“父辈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我们要解决从有到好的升级。”
她的变革思路同样清晰:
①品质升级:从“吃得饱”到“吃得好”
②渠道再造:传统渠道与电商渠道融合发展
③品牌年轻化:让老品牌焕发新活力
在品质升级方面,她推动建立了更严格的品控体系,引入了国际先进的检测设备。“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懂产品,我们必须用真材实料赢得信任。”她在质量会议上强调。
在渠道再造上,她大力推动数字化转型,打通线上线下渠道。2024年,达利电商渠道销售额同比增长45%,成为增长最快的业务板块。
最难能可贵的是,她在创新中守住了父亲强调的“食品人的本分”——不管怎么变,产品质量永远是生命线。
“记得有一次,新品开发团队为了降低成本,建议减少坚果用量。”产品研发总监回忆,“许总当场否决了这个提议,她说‘达利的产品,说用多少料就用多少料,这是原则问题’。”
这种对品质的坚守,让她赢得了老臣子的认可。“刚开始我们还担心年轻人急于求成,但看到她这么重视产品质量,我们就放心了。”一位在达利工作了20年的厂长这样说。
许阳阳的接班,是福建民营企业传承大潮的一个缩影。就在最近几个月:①福耀玻璃曹德旺交棒长子曹晖。②七匹狼周少雄之子周力源进入核心层。③特步丁水波长女丁利智出任CFO。
这场传承大潮有着鲜明的闽商特色。①传承模式变了:从“子承父业”的单一模式,转变为“家族传承+职业经理人”的混合模式。儿女接班,但核心团队保持稳定。
在达利,许阳阳接任总裁的同时,许多跟随许世辉打拼多年的老将仍然留在关键岗位上。“许总经常向我们这些老臣请教,但她有自己的判断和主张。”一位副总裁表示。
②培养方式变了:新一代企业家大多拥有海外留学背景,但都必须从基层做起。许阳阳的17年历练就是最好的例证。
福耀玻璃曹晖早年也曾从基层做起,甚至一度离开家族企业自主创业。“这些经历让他们更懂企业,也更懂市场。”一位观察闽商多年的学者评价道。
③联结纽带变了:通过联姻等方式,闽商家族之间形成了更加紧密的合作网络。特步与七匹狼的联姻就是典型例子。
这种基于血缘和姻亲的联结,让闽商群体形成了独特的商业生态。“在福建,企业家之间的关系更像是亲戚,而不仅仅是商业伙伴。”当地一位企业家说。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传承大潮背后还有政府的积极引导。福建省推出了“新生代闽商接力工程”,组织二代企业家培训,参观晋江经验馆,由老一辈企业家分享经验。
接过权杖的许阳阳,面前摆着几道必须解决的难题。①业绩压力:达利食品营收从巅峰期的213亿元回落至180亿元,如何重增长动力是当务之急。
数据显示,达利食品的几大主力品牌都面临增长瓶颈。达利园、好吃点等传统产品销量增长放缓,而豆本豆、乐虎等新产品尚未完全挑起大梁。
②品牌老化:对于年轻人来说,达利园、可比克更多是“童年回忆”,如何让老品牌赢得新消费者?
市场调研显示,达利的主要消费群体年龄偏大,在Z世代中的品牌认知度有待提升。“我们不能只做80后、90后的童年记忆,更要做00后、10后的当下选择。”许阳阳在品牌会议上说。
③渠道变革:传统渠道优势在减弱,电商渠道需要快速补课。随着零售业态的变革,大型商超的人流量下降,社区便利店和线上渠道的重要性凸显。达利需要重新调整渠道策略,适应新的零售环境。
但她也手握三张好牌。①现金流充裕:多年积累的资金实力让她有足够的试错空间。截至2024年底,达利食品持有现金及等价物超过80亿元,这为转型升级提供了充足的弹药。
②出海先机:东南亚布局已初见成效。印尼生产基地2024年实现盈利,泰国工厂的产能利用率稳步提升。
③团队稳定:17年的深耕让她对企业知根知底,团队认可度高。“员工们看着她一步步成长起来,对她接班的认可度很高。”人力资源总监表示。
最重要的是,她有着父辈无法比拟的国际视野和现代企业管理知识,这些都是应对新挑战的重要武器。
在许阳阳的规划中,达利的未来不仅要做“中国的达利”,更要做“世界的达利”。她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将海外业务占比从目前的不足5%提升到15%以上。
同时,她也在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2024年,达利投入3亿元建设智能工厂,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优化。“我们要用新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她说。
许阳阳曾经说过:“传承不是守业,是第二次创业。”她的接班,不是简单地接过父亲的位子,而是要带领这个36岁的食品帝国完成一场深刻的转型。
这条路注定不会轻松,但看看她过去17年走过的路——从车间女工到集团总裁,每一步都走得那么坚实。这位车间里泡出来的新掌门,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闽商传承的新故事。
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老一代闽商的务实坚韧,也看到了新一代企业家的创新视野。这种传承与创新的结合,或许正是中国民营企业基业长青的关键。
正如她在世界闽商大会上所说:“闽商精神是我们的根,团结奋进是我们的魂。我们愿与所有闽商一道,以‘同心’凝聚力量,以‘奋勇’开拓未来。”
食品行业的竞争从未如此激烈,但有了这样一位既懂传承又敢创新的新掌门,达利的未来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