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83点的A股,沐曦是“救星”?先算清超讯2.3亿收入背后的门道
发布时间:2025-10-19 07:16 浏览量:1
周末资本市场,沐曦集成科创板上会的消息持续升温。10月18日,上交所官网明确其IPO审议时间为10月24日,经过两天发酵,市场解读层出不穷。但在情绪高涨时,与其追逐模糊预期,不如结合最新大盘数据、产业逻辑与标的实际关联,拆解这一概念背后的真实价值——毕竟短期股价波动可由情绪驱动,长期走势终要锚定市场环境与企业基本面。
一、事件与市场:沐曦上会的产业信号与当前大盘特征
要理解沐曦概念的热度,需先锚定其产业定位与当下的市场环境,而真实的大盘数据,正是判断情绪与价值边界的核心标尺。
从产业端看,沐曦的核心价值在于国产GPU赛道的稀缺性。作为国内数据中心GPU领域的头部企业,其团队平均拥有近20年主流GPU研发经验,专注的异构计算解决方案已覆盖智算、云计算等领域,一级市场估值超200亿元,股东包含红杉资本、经纬资本等机构。这一背景下,其冲刺科创板不仅是企业自身的资本动作,更被视为国产GPU产业加速突破的信号——毕竟当前全球GPU市场正迎来爆发期,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29年中国GPU市场规模将达1.36万亿元,占全球37.8%,AI芯片市场未来五年年复合增长率超50%,而"十四五"规划与"东数西算"工程,更让国产GPU的自主可控成为科技自立的关键。
再看当前大盘数据,这是理解资金为何关注沐曦概念的重要前提。10月17日(周五),A股主要指数呈现缩量调整态势:上证指数收报2983.06点,下跌0.47%,全天成交额仅2586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312亿元,创下9月以来的单日成交额新低;深证成指收报9574.99点,下跌0.85%,成交额3562亿元,同样呈缩量态势;创业板指收报1896.95点,下跌1.11%,成交额1187亿元,缩量幅度达15%。从市场情绪指标看,当日沪深两市上涨个股仅1243只,下跌个股3458只,涨跌家数比不足1:3,赚钱效应跌至26.7%,处于近一个月的低位区间——这正是市场常说的"双冰点"(指数低位+缩量+赚钱效应低迷)特征。
而外围市场的表现,则为A股周一的修复预期提供了支撑。10月18日(周六凌晨),美股三大指数全线反弹,道琼斯工业指数收涨1.26%,报33833.61点,收复前一交易日全部失地;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收涨2.05%,报13236.01点,科技股领涨,半导体板块ETF(SOXX)上涨1.87%;欧洲斯托克50指数周五收涨0.93%,报4265.35点。与此同时,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在周五夜间交易时段上涨1.12%,报12876.5点,这些数据均显示外围资金对A股的情绪有所回暖。
结合来看,周五A股的缩量下跌,本质是资金在主线模糊下的观望——当日行业板块中,仅有煤炭(上涨0.83%)、石油石化(上涨0.35%)等少数防御性板块飘红,新能源、消费、科技等前期热点板块均呈资金净流出状态,全天北向资金净流出28.14亿元,显示场内资金缺乏明确方向。而沐曦上会的消息恰好在此节点发酵,叠加外围市场反包,自然成为场外资金等待的"新主线线索"。
二、标的辨析:从合作深度看概念股的真实差异
在沐曦概念的讨论中,相关上市公司的关联度差异巨大,简单以"沾边"论估值显然不够理性。通过梳理企业公告与公开信息可以发现,不同标的与沐曦的合作层次清晰可辨,而这种差异,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会被资金进一步放大——毕竟缩量市场中,资金更倾向于聚焦逻辑最硬的标的。
超讯通信被市场广泛关注,核心源于其与沐曦的"股权+业务+业绩"三重深度绑定,这一点有明确的公告数据支撑。根据2025年1月15日公司公告,超讯通信与沐曦等企业共同设立讯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其中超讯持股56%,为控股股东;而讯曦智能的核心业务,正是沐曦GPU芯片的技术服务、服务器整机研发与生产。在此之前,2024年10月的公告显示,超讯已成为沐曦GPU在能源、交通行业的特定总代理商,并于2024年12月将首批100台搭载沐曦GPU的服务器部署于广州白云区智算中心,目前该中心已进入测试运营阶段,预计年贡献收入超1.2亿元。
更关键的是,业绩数据已验证了合作的实际价值。2025年半年报显示,超讯通信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63亿元,同比增长42%;归母净利润7209万元,同比增长15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6854万元,同比增长178%。公司在半年报中明确指出,"净利润增长主要得益于沐曦GPU芯片的批量交付及相关服务器业务的收入增长"——据测算,上半年超讯来自沐曦相关业务的收入约2.3亿元,占总营收的26.7%,这一数据直接体现了二者合作的业务协同效应,与单纯的财务投资有着本质区别。
相比之下,其他相关标的的关联逻辑则更偏向间接。七匹狼在2024年5月的投资者互动中表示,公司控股股东七匹狼集团通过旗下投资平台厦门七匹狼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参与了沐曦的C轮融资,投资金额约5000万元,但未披露具体持股比例,属于控股股东层面的产业链投资布局,与七匹狼上市公司本身的业务尚未形成协同;中山公用则在2025年一季报中提及,通过参股的珠海华金领盛股权投资基金(持股比例8.33%)间接持有沐曦股份,经测算,其间接持股比例不足0.5%,更多体现为财务投资属性,未涉及任何业务合作。
将此次沐曦概念与2025年9月的摩尔线程概念对比,结合当时的大盘数据,能更清晰地看到差异。摩尔线程9月12日过会时,A股正处于苹果产业链的主线行情中——9月10日至12日,立讯精密(苹果核心供应商)累计上涨12.3%,成交额达216亿元,同期电子制造板块成交额占全市场比重升至18.7%,大量资金被吸至苹果产业链,导致摩尔线程概念股出现资金分流,龙头和而泰仅收获2个涨停板便断板。而当前市场主线模糊,10月17日(周五)行业成交额排名前五位的板块,占全市场比重均不足5%,这种资金分散状态,反而为具备硬逻辑支撑的沐曦概念提供了更有利的资金环境。
三、投资视角:情绪与数据的平衡之道
面对概念发酵期的市场波动,投资者最需要避免的是被情绪裹挟,而应建立"产业逻辑+大盘数据+业绩验证"的三维判断框架。结合当前的市场数据与标的特征,有三个核心问题需要厘清:
首先,概念热度与企业价值的匹配度,需以"可验证数据"为锚。短期来看,10月17日超讯通信涨停(收盘价18.76元),成交额4.2亿元,换手率5.3%,相比前一交易日的2.8亿元成交额有所放大,但仍处于近一个月的中等水平,显示资金对其关注度提升但未过度炒作;而七匹狼当日下跌1.2%(收盘价7.35元),成交额1.1亿元,换手率1.8%,中山公用上涨0.3%(收盘价5.12元),成交额0.8亿元,换手率0.5%,二者成交量未明显放大,反映资金对其关联逻辑的认可度有限。长期来看,超讯通信因沐曦合作已实现净利润高增,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提升至22.3%(同比增加4.5个百分点),这种业绩与盈利质量的改善,是其区别于其他标的的核心优势;而七匹狼、中山公用的沐曦关联未对其营收、利润产生实质影响,需警惕情绪退潮后的估值回归风险——参考2025年9月摩尔线程概念退潮时,仅财务投资关联的大众公用(当时累计上涨15%),在3个交易日内回落至起涨点,而有业务合作的联美控股(累计上涨32%),回调幅度仅12%,这一数据差异值得关注。
其次,市场中的"龙一""龙二"之争,需结合"资金选择+产业逻辑"判断。从10月17日的资金流向数据看,超讯通信当日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0.87亿元,占成交额的20.7%,而七匹狼、中山公用的主力资金分别净流出0.12亿元、0.05亿元,资金对硬逻辑标的的偏好已显现。从产业规律看,GPU产业链的价值分配有着明确的梯度:核心芯片设计企业(如沐曦)掌握技术壁垒,毛利率可达60%以上;与之深度绑定的硬件集成商(如超讯通信),可通过产能合作与渠道优势获得稳定的利润分成,毛利率通常在20%-30%;而单纯的财务投资者,仅能通过股权增值获利,且受IPO进程、解禁周期等因素影响较大,收益不确定性更高。因此,七匹狼周五的股价波动与中山公用的企稳,更多反映了短期资金的试探性布局,而非产业价值的本质排序。
最后,操作节奏的把握,需参考"大盘量能+标的换手"数据。当前外围市场反包与A股双冰点格局,确实为周一市场修复提供了可能性,但历史数据显示,大盘强修复需要量能支撑——近一年来,上证指数在"双冰点"后实现单日上涨1%以上的修复行情,均需成交额放大至3000亿元以上(如2025年3月10日,上证指数从2950点反弹至3002点,成交额达3120亿元)。若周一上证指数成交额未能突破3000亿元,修复行情可能呈现"结构性"特征,即仅少数硬逻辑标的受益。对于超讯通信,需关注其周一的开盘封单与换手率——若封单金额在5亿元以上且换手率低于2%,可能延续强势;若封单不足2亿元且换手率超过8%,则需警惕短期获利盘了结风险。对于七匹狼、中山公用,若周一开盘涨幅超过5%但成交额未放大至2亿元以上,追高风险较高,需等待明确的资金承接信号。
四、长期逻辑:国产GPU赛道的价值底色
跳出短期概念炒作,沐曦上会所折射的国产GPU赛道价值,才是更值得关注的核心。从全球产业格局看,GPU作为AI算力的核心引擎,其战略地位日益凸显,而国内企业正通过持续研发实现突破,这一点有明确的行业数据支撑。截至2025年6月,摩尔线程累计研发投入超43亿元,获得授权专利514项,其首款数据中心GPU产品已实现批量交付;沐曦则凭借成熟的团队与技术积累,在智算领域的市场份额已升至8.7%(2025年上半年数据),成为除华为升腾外的第二大国产GPU供应商,这些数据均印证了国产GPU企业的成长韧性。
政策层面,科创板对硬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2025年以来,科创板已受理12家AI芯片相关企业的IPO申请,其中摩尔线程从受理(6月15日)到过会(9月8日)仅历时85天,创科创板AI芯片企业过会最快纪录,显示出监管层对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领域的扶持导向。在这一背景下,具备技术壁垒、量产能力与产业链整合能力的企业,将持续获得政策与资本的双重青睐——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国产GPU企业获得的股权投资金额达126亿元,同比增长67%,远超半导体行业整体35%的增速。
对投资者而言,与其追逐短期的概念热潮,不如深耕赛道价值。结合行业数据与产业逻辑,可重点关注三类企业:一是与核心芯片企业形成深度产能绑定的硬件集成商,如超讯通信这类已实现业绩落地的标的,其2025年上半年沐曦相关业务收入占比26.7%,且毛利率持续提升,具备长期成长基础;二是在封测、EDA等关键环节具备技术优势的产业链配套企业,如为沐曦提供2.5D封装服务的长电科技,其封装良品率达99.3%,2025年上半年来自GPU封装的收入同比增长89%;三是长期布局GPU生态的平台型企业,如曙光数创,其已与沐曦合作推出智算解决方案,在国内智算中心的市场份额达12.3%,有望在国产替代进程中获得持续成长红利。
市场的情绪潮起潮落,但产业发展的逻辑不会改变。沐曦上会只是国产GPU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科技自立自强的大趋势下,那些真正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终将穿越情绪周期,兑现其投资价值。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保持理性判断,聚焦"可验证的业绩数据""明确的合作逻辑"与"合理的估值水平",才是在市场波动中把握机会的关键——毕竟,所有脱离数据与逻辑的炒作,最终都将回归价值本身。
声明:本文仅作为市场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